2010:電子商務壯大到規模經濟拐點
關鍵詞
團購
對于熱衷于網絡購物的人們來說,最近一段時間最能夠吸引眼球的購物方式或許已不光是淘寶、拍拍這類C2C網站,也不再是通過各種論壇群組托人從國外代購產品。
從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復制過來的團購模式無疑讓國內互聯網從業者發現了一個儲量巨大的金礦。但目前國內團購網站當中服裝服飾類產品的比重還不是很大,主要以與產品提供商合作的方式,銷售的品牌主要有李寧、ecco、NIKE等知名度較高,產品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服飾品牌。
此外,依托于自身網站建立起來的“搭配網”,在開設團購業務之前,是一個以介紹服裝搭配技巧和知識的專題類網站。由于自身擁有大量固定用戶,團購作為該網站內的一個分支業務,運營情況非常樂觀。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團購模式就是奢侈品類團購網站。佳品網和秀團借鑒了美國最成功的品牌商品團購模式Gilt.com,積極填補國內高端商品團購市場空白。GUCCI新款真絲方巾、Longchamp零錢包、Vivienne Westwood羊毛披肩圍巾等高檔消費品都可在促銷活動中找到。
不過,這些奢侈品一旦和“折扣”、“團購”這樣廉價的字樣搭上關系,其量只能算是昂貴的高端產品。把國際高端時尚產品帶入了原本貼上“低價”標簽的電子商務市場,迎合了電子商務市場越來越細分化,商品客群定位越來越精準的趨勢。頁面上昂貴的大牌能不能讓消費者買賬,現在還言之過早。
總體看來,國內團購網站類型林林總總,短期內數量爆炸式增長,使得團購市場出現同質化嚴重、靠底價惡性競爭、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督約束使得消費者受騙等負面報道。
很多業內人士和專家對于今后國內團購網站的發展表示了一致的觀點:團購市場很快會迎來洗牌,而最終能夠生存下來的團購網站數量不會很多,甚至可能僅僅只有個位數。因為在眾多的團購網站當中,少數具有良好信譽或者優質資源的網站將會占據超過80%以上的團購消費者,這些網站會越做越大,而其他網站則只能迎來關張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