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工!缺工!!——珠三角調查:中國制造提前遭遇用工荒
企業提供的工資待遇和工人心中的理想水平差距太大,導致工人頻繁換工作或回家鄉另謀出路
編者按:年關,突然成了中國企業難以渡過的“關”。今年的年關無比特殊,用工荒提前來臨,而企業卻無力繼續用“提薪”來吸引員工,因為人民幣持續升值將企業僅有的利潤壓榨殆盡。這些都是中國制造早晚要面對的難題,但是真的來了,又顯得無比殘酷。
廣州晶華光學公司眼下非常缺工——這家用工量一般保持在1000人的光學光電儀器企業春節前想再招50名普通工人,可是始終無法找到。
“不是工資的問題。出多少錢都不行,大家寧愿回家,都不愿在春節前進工廠。”晶華光學副總經理黃河說。這家企業工人的月薪水平已經超過3000元,在同行業中也算較高的。
無獨有偶。在廣州中心城區一家全國性大型連鎖火鍋店里,湖南籍女服務員劉華玉正在收拾桌面,動作幅度很大,碗碟被摔得砰砰作響。一位客人打趣問她:不怕被老板“炒魷魚”嗎?她回答說,我還不想干呢,就怕他不敢炒,現在缺工缺得厲害。
這位女服務員不肯透露自己的工資水平,但她說,“遠遠不止2000元。”
缺工,缺工,往年都是春節后才讓企業頭疼的事情,今年提前而至。
缺工問題提前到來
元旦期間,記者在廣州市永和開發區走訪,發現這里比平時冷清不少。記者路過8處建筑工地,其中只有一處在施工。
“一些人擔心寒潮加劇買不到票,加上春節又比往年相對提前一些,今年的‘用工荒’提前出現了。”飛鷹職介所的羅老板告訴記者。“亞運停工時回去的工人大多沒回來,節前一個月用工形勢更為緊張,我們現在是拿著單子找不到人。”
建筑業在“用工荒”中很“受傷”,同屬勞動密集型的餐飲業、服裝業等行業也是“難兄難弟”。在東莞市虎門鎮服裝企業集中的鎮口工業大路,幾乎所有服裝企業門口都貼著招工啟事。記者看到,一家企業的車間,七八十個工位只有二十名工人。在廣州市白云區西槎路,九成小餐館門口張貼著招聘廣告。
浙江省紹興市雖然現在還沒有出現缺工的現象,但是企業已經在為春節后發愁了。
作為亞洲最大的紡織面料生產和交易中心,紹興市每年需要100萬名來自外地的農民工。不過今年紹興向偏遠貧窮的內地勞動力輸出大省招工時,卻第一次遭到了官方的拒絕。
“這是歷史性頭一遭,”紹興市就業管理局副局長張浩說,“以前都是他們求著我們去招人,現在卻不歡迎我們了。”
張浩說,就業管理局每年都會要求企業上報用工需求,然后統一向四川、重慶這些地方的就業管理部門提供招工信息,由對方組織工人,多年來民工輸出地和輸入地都把對接勞工作為政府為企業和老百姓的一項服務。
令紹興市就業管理局更為不安的是,四川等地就業管理部門還派人來長三角地區看望本省農民工。“名為看望,其實是來動員,目的是勸說外來務工人員能回去就業,因為當地也開始缺人。”張浩說。
“當然愿不愿意回去還是看打工者,說到底其實就是工資待遇的博弈。”張浩說。
2010年,紹興市勞動保障部門做過一次抽樣調查,75%以上的外來務工人員期望每月收入在1800元以上,包吃包住、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紹興大部分企業還不能達到這種要求。”張浩說。
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企業主也開始擔心春節過后,有多少員工會回來。義烏市就業管理局長黃允龍認為,關鍵在于企業提供的工資待遇和工人心中的理想水平差距太大,導致工人頻繁換工作或回家鄉另謀出路。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