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外貿形勢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全面恢復,進出口絕對量雙雙超過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主要產品出口形勢良好,貿易結構有所優化;對新興經濟體出口比例提高。展望未來,各國政府聯手救市政策帶來的世界經濟快速回升階段趨于結束,201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將處于短、中、長經濟周期下降期的重疊階段,國內需求出現放緩跡象,加之基數效應顯現,預計外貿增速將逐步減慢;2011年下半年,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趨于穩定,國際貿易與投資活躍程度提高,我國外貿增長亦將逐步回升。
一、2010年我國外貿運行特點
(一)進出口恢復性增長
1.進口增速高位回穩
2010年1—11月,在國內外眾多因素影響下,我國進口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進口總額顯著提升,同比增長40.3%,比2008年同期增長18.2%,快于出口增速7.3個百分點。但是,伴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工業生產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月回調,進口增長速度呈現出高位回落態勢。
2.出口增長恢復較好
2010年1—11月,我國出口實現了快速回升,同比增長33%,比2008年同期增長8%,其中11月份出口1533.3億美元,創月度出口值歷史新高。由此可見,我國出口情況已經好于金融危機發生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外企業“庫存回補”需求減弱,海外市場需求有所收縮,加之同期基數提高,從6月份開始,月度出口增速連續5個月持續回落,10月份已降至22.9%。
?。ǘ┩赓Q多元化戰略有效落實
金融危機之后,中國更加注重落實貿易多元化戰略,一方面,增強了與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對東盟、俄羅斯等國家出口顯著提速;另一方面,加大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規模,支持了有關國家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貢獻。
1.自歐盟、美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口增加
我國從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的進口規模進一步擴大。根據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統計,2010年1—7月歐盟對華出口增長41.3%,高于自華進口增速16.5個百分點;2010年1—8月美國對華出口增長35.6%,高于自華進口增速11.6個百分點。從數據可以看出,在各國尋求各種措施力圖擺脫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強勁的進口增長增加了這些國家與地區的外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述國家的經濟困難,幫助世界經濟走出了危機的陰影。
2.對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速提高
今年以來,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加速,出口市場繼續保持多元化趨勢。2010年1—11月,我國對東盟、印度、俄羅斯、巴西出口分別增長33.6%、39.9%、72.7%和78.1%。由于對新興市場出口增幅高于傳統市場,新興市場出口占比有所提高,多元化市場格局進一步確立。
(三)進、出口產品結構得以優化
1.初級產品進口比重提高
2010年上半年,國內新開工項目增長較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處于高位,工業增加值增長強勁,加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半年一度沖高,導致我國資源型產品、農產品(000061)等初級產品進口增加。
2.高載能產品出口增速回落
2010年上半年,由于國內外需求旺盛,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等高載能行業生產加速反彈,高載能產品出口出現過快增長,給國內節能減排指標的實現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出于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抑制高載能產品出口的目的,國家從7月15日起取消了406種高載能產品的出口退稅,對改善出口結構起到微調作用。9月份406種“兩高”產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規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
?。ㄋ模┵Q易順差規模下降
我國目前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于前列,國內需求恢復程度好于外部需求,貿易平衡狀況繼續改善。從貿易方式看,順差主要來自加工貿易,一般貿易項下出現貿易逆差378.3億美元。從企業性質看,外商投資企業為貿易順差主要來源。從數據可見,加工貿易的收益大部分被外資公司所獲得,其順差不能說明中國從出口方面獲得巨大利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