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企業初現成效 傳統服裝品牌開網店事不宜遲
傳統的服裝品牌是不是要開網店?網店是不是把實體店的客戶給帶走了?網店比較適合標準化的產品,對于時裝是否合適?網店價格會不會對實體店形成沖擊?以上這些疑問使得服裝品牌公司決策層對于是否投資開設網上商店一直很糾結。目前,有很多關于“網店PK實體店”的討論,依照筆者為某傳統中式品牌開網店的經驗來看,品牌公司開設網店事不宜遲。
態度:網上開店疑慮重重
目前仍然有很多傳統知名品牌對于開設網上商店存在各種各樣的疑慮,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比如一個品牌的目標消費者是14~28歲的年輕人,這也是網民群體的主力,品牌擔心這部分消費者在網上購物越多,線下銷售渠道的銷量會減少;再比如一個傳統老字號商家的目標消費者是35歲以上的女性群體,這部分消費者與互聯網主要使用人群相重合的并不多,如果開設網上商店,只是將原來線下的業務搬到網絡平臺上,基本上還是同樣的消費者,擔心并不能擴大消費者的數量;還有一些擔心諸如網購平臺一度充斥了假冒偽劣產品,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商品價格混亂不堪,導致線下代理商或加盟商向品牌投訴,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和評價,損害消費體驗。
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一個又一個網絡商店品牌橫空出世,像淘寶網、凡客、瑪薩瑪素等等。這些新興的以服裝為直營業務的網絡商店以其驚人的速度吸納著新的消費群體,吞噬著傳統服裝品牌的客戶群體。他們的業績也是成倍增長,快速到達數千萬的營業業績。當然,網絡商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先天不足,由于網店是虛擬的商店,一般消費者都會對其信譽產生疑問,更由于沒有辦法直接觸摸到產品,無法體驗產品,消費者會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當大多數擁有實體店的品牌糾結于新興的電子商務與傳統業務如何融合的時候,一些大的網絡商店已經開始搶占地盤,甚至開始設立自己的實體店面以解決網絡客戶的體驗問題。更有一些傳統的大型商場在新一代電子商務大潮的沖擊下非常困惑,擔心被當成品牌的大型試衣間,他們也在思變,如果不快速進入網絡時代就將腹背受敵。傳統服裝品牌公司更應該迅速舉起天生的品牌信用大旗,快速發展自己的官方網上旗艦店,建立自己的工廠+鼠標+消費者的模式。
談到目前網店是否盈利,很多的聲音都說“在探索”,實際上不少品牌企業已經開始利用網店和實體店的整合營銷賺大錢了,比如愛慕內衣的網店有些單品銷售達數萬件,李寧運動服裝網店的營業業績更是到達了億元。因此投資網店也是投資未來和重視消費者的新體驗,不要僅僅注重眼前的利益,到了一定的時期,品牌自己的網絡體驗已經足以讓消費者依賴的時候,就是網上商店大盈利之時。
案例:先行企業初現成效
現在讓我們看看一家生產傳統中式服裝公司提供網上商店服務后的一些具體數據。這是一家有15年左右歷史的公司,主要設計、生產、銷售中式服裝,如旗袍、禮服、生活休閑、新娘裝等商品,現有40多家實體店,實體店客戶群體為35歲以上的人群,女性居多。其實,我們在跟這個傳統品牌商討開設網上商店的時候,也遇到過上面談到的問題和顧慮,經過近半年的商洽,2010年9月份決定開設網上商店即該品牌網上旗艦店。網絡旗艦店上線3個月以來,在沒有廣告投入的情況下,統計結果發現,3個月內網站吸引了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的1萬多次的瀏覽,對網站的訪問量每天保持在數十人到幾百人,達成交易近20多筆。從對消費者的訂單來源分析看,有來自美國和澳洲的訂單,有來自國內沒有實體店面地區的訂單,有年輕孩子為父母送禮物的訂單,有年輕人為自己婚禮或出席活動的訂單,有在促銷時期內購買便宜物品的訂單,更有團購的訂單和有反季節購買商品的訂單(秋冬季店內沒有夏季產品,而顧客來自南方地區)。同時還有數十例希望到實體店面去買,詢問實體店的位置以及定做訂單。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