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紡服企業成本幾乎逼近“臨界點”
春天里的工荒,勢必影響企業“秋天里的收成”。
自從用工問題成為了泉企頭上的“緊箍咒”,如何“解咒”,始終是一件頭疼問題;而泉州制造轉型的壓力也是如影隨形。
如專家所指,一方面,用工荒導致薪資大幅上漲,使勞動力告別廉價時代,傳導至企業層面,隨即表現為成本壓力的大幅增長。這意味著,泉州傳統制造業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廉價勞動力基礎被全面撼動,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而另一方面,為吸引產業工人,不少企業不得不加快向人力資源富裕地區遷移的速度,城市產業空心化的危險由此進一步加劇。如何讓產業升級的速度超過空心化的速度,儼然已成為泉州制造業必過的一道關卡。
不用說,一年之計,就在這春天里。
【記者調查】結構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
“來自泉州勞動部門的信息,節后泉企用工需求數量達160萬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萬人,企業招工形勢緊張。”
“我這兩天來只招到一個工人,難。”聊起這幾天的招聘情況,晉江老協志TPU制造有限公司的招聘負責人一臉的無奈,“你也看到了,應聘的人還沒招聘的多”。
這是晉江陳埭烏橋頭,烏橋頭是晉江的傳統招工市場,因為位處溪邊和岸兜兩大鞋業專業村的中間,是陳埭企業招工的主要“根據地”。
但在烏橋頭,招工現場著實冷清,因為應聘工人不多,不少企業的招聘人員難耐“寂寞”,不得不聚在一起侃起了大山。
同樣的景象還出現在晉江勞動力市場。昨天是晉江勞動力市場舉行招聘會的日子,但在市場的招聘專區里看到,前來應聘的人員寥寥無幾。晉江華宇織造有限公司行政副總嚴文明告訴記者,雖然華宇織造老員工的返工率達到90%,但因為今年企業擴張,還需要招收100多名工人,按照華宇的規定,每個老員工帶新員工入職,就可得到1000元的現金獎勵,但即便如此,華宇目前仍然有超過百人的用工缺口,“這幾場招聘會下來,效果并不好,很難招到人”。
對于今年招聘市場的冷淡,常年在勞動力市場16號窗口負責招聘的何先生體會更深。據他介紹,相比往年,今年來勞動力市場找工作的務工人員起碼減少了一半。
多日來,接觸了涵蓋紡織、鞋服、食品、傘具等在內的20多家企業發現,招工難已經成為一個共識。從官方傳出的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事實:來自泉州勞動部門的信息,節后泉企用工需求數量達160萬人左右,用工缺口至少15萬人,企業招工形勢緊張。在鞋業、服裝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中,由于企業員工在行業內流動性較大,需補充的新員工仍占用工總數的60%以上。
而與往年不同的是,自去年以來,泉企用工荒已由結構性缺工向普遍性缺工蔓延,之前多年,名企因為薪資水平較高,用工環境也較好,并不存在招不到工人的問題,缺工問題主要出現在那些中小企業,但隨著眾多龍頭企業去年以來的產能大擴張,這些名企同樣面臨用工難題。
掌握的信息顯示,隨著2009年和2010年的泉企上市潮之后,2011年成為這些“不差錢”上市企業的產能擴充年。2011年,特步(中國)有限公司泉州工廠將在現有4000人規模的基礎上,新增1500人。361度(中國)有限公司隨著在五里工業園的投產,今年計劃新增2000人。而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喬丹、利郎、飛克、喜得狼等企業新增用工人數均在數百人以上。
一方面是企業產能擴張對用工量提出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卻是工人供應量的減少。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慶先認為,隨著中國中西部的發展,原先外出勞動力紛紛選擇留鄉就業或創業,加上之前一些用工不規范的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泉州企業的整體形象,使得來泉打工的總人數有減無增。與此同時,企業原先穩定的勞動力呈現老齡化趨勢,而新生代80后、90后的農民工對傳統企業單一的工作模式認同感較弱,造成了企業實際可用的人力資源越來越少。
【企業反映】用工成本已逼近“臨界點”
“對于這種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利潤率較低,一旦人工成本占到總成本的15%,企業要維系下去就很困難了。但事實上,眼下行業人力成本的比重已逼近10%左右。”
在普遍性缺工的大背景下,漲薪成為眾多企業祭出的首要法寶。據了解,雖然同樣面臨招工難題,但從產業結構看,那些高耗能、低利潤、員工收入低的行業,成為招工難的企業,而待遇較好的企業,節后返工率明顯較高。據嚴文明介紹,華宇織造之所以能夠獲得較高的返工率,正是得益于他們的企業給老員工開出了較高的待遇。而記者從華宇織造的招工宣傳單上看到,該公司熟練工每個月的工資均在3500元以上,而即便是新員工,試用期的工資也有2000元。
但即便是華宇織造這樣的企業,在招工難的壓力下,也不得不再度提高員工的工資水平。據嚴文明介紹,今年,華宇織造的漲薪幅度在10%左右。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