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服裝行業只是結構性缺工
“現在大家都說用工荒,有點夸張了。拿我們杭州的服裝行業來說,缺工絕對不是全方位的缺,只是結構性缺工。比如車工、樣衣工、導購員等崗位,確實招工難,而其他崗位并不缺人。”
2月18日,武林路時裝街協會和快報共同主辦“應對用工荒 緩解招聘難”用人企業新春座談會。
入駐武林路女裝街的江南布衣、古木夕羊、三彩、紅袖等近30家杭州本土品牌企業的老總、人事主管,參加座談會。
用工荒其實只是荒某幾個崗位
“最近幾年,我們企業以每年40%到50%的速度擴張,屬于增長性缺人,今年已經招了七八百人,但一線車工還是缺。據我所知,很多企業都是增長性缺人。”三彩服飾總經理徐招海說。
伊芙麗人力資源部總監錢建福說,服裝行業普通缺車工和導購。
“去年我們做過很多招聘廣告,要招的中高層和一線車工比例大約在1∶10左右,結果來應聘的卻是10∶1左右。中層以上招人很容易,車工大家都招不滿。”
前幾天錢建福去喬司招車工,招聘啟事一張挨一張地貼著,工資一個比一個開得高。
“一家寫2500元一個月,旁邊那家就寫2600元,這家第二天看到,馬上改一下,2700元!”
威蕓服飾行政經理周桔芳點頭稱是,“現在招車工就像賣衣服一樣,人還沒過來就要吆喝。”
“堅持我的”品牌人事專員陳芬芬說,別的不缺,只缺導購。
“我們很歡迎應屆畢業生,但是服裝專業大學生畢業后,往往想著當設計師、坐辦公室,不肯從底層做起。事實上必須身在其中,才能真正懂這一行,找到方向,得到晉升機會。現在情況是,很多人寧愿在家待業,也不愿做導購。”
大家都說,用工短缺,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某幾個崗位上,大家的過分關注和強化,可能會引起反效果,讓一些求職者產生錯覺,提高就業預期,反而造成“就業難”。
在某家企業待過3年以上
我們就評估為忠誠度高
參會的服裝企業都說,最頭痛的,還是怎么留人。
秋水伊人服飾的人力資源經理王向陽說,服裝這個行業,是出了名的流動性高。“尤其是我們,人家說我們是杭州女裝企業的黃埔軍校,培養出一批就跳走一批。瓶頸啊!”
康奈集團辦公室主任傅婭說,85后、90后這批員工觀念“跟我們很不一樣”。“拿導購來說,工資獎金之外,企業還給他們交養老保險,想讓他們多一點保障。但很多人卻說寧可去退掉。”
天之女服飾的人事主管喬晶說,忠誠度高的員工難找。
“現在招人,簡歷上寫著在某家企業待過3年以上,我們就把他評估為忠誠度高,搶著招進來。但在國外,在一家企業至少要待8年以上,才會被認為忠誠度高。”
“如果現在的月薪是1800元,有人出到2000元,很多小年輕會拔腿就走。”藍色傾情的人事經理胡穎說,他們對換工作滿不在乎,一口一個“樹挪死人挪活”。其實從長遠看,穩定更重要。但他們可能要到二十八九歲,身上有壓力了,才會認同這一點,才會來考慮職業規劃。
“但反過來說,員工的忠誠度也需要企業培養,本地企業對于企業文化建設普遍不夠重視,導致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宿感還很欠缺。”江南布衣的人事經理姜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