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變奏----縫制設備經銷市場新觀察
自2009年第四季度起,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受外圍宏觀環境帶動開始企穩回升,呈現大范圍復蘇,并且漲勢一發不可收拾。“缺貨”,是近一年來市場呈現的最大特點。靖江天晟服裝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榮城告訴本刊記者其公司仍有約1/4訂單量的缺口。常熟阿東縫紉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全紹東稱,今年9月以前的訂單已基本供貨到位,現在所缺設備主要為新訂單所需,服裝廠擔心下半年拿貨難,已經提前下單。由于目前服企所接訂單大致可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業內普遍認為當 前良好的市場行情至少還將持續數月。
回頭看,距離行業走出艱難時期已有一年光景。經歷危機風云,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已發生了許多變化。受金融危機刺激,宏觀經濟調整、轉型速度加快,服裝產業升級、轉移步伐加緊,勢必帶動縫制設備生產商和經銷商轉變。
終端市場新氣象
服裝產業回暖,資源向大企業集中,訂單外發帶動中小服企復生。金融危機期間,危機意識淡薄、抗風險能力不足的中小型服企受到重創,不少企業減員、停產甚至倒閉。據恒豐(河南)縫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世營介紹,金融危機后當地大客戶逐漸多起來,不少小服裝廠在危機期間被洗牌,東部地區轉移過來的都是大企業。石獅宏運衣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傅茂鉛說,在福建,大企業實力越來越強,因為訂單比較多,來不及做,就外發,一些倒閉的小型加工廠又有回頭趨勢。他所提及的情況在各地都有體現。8月在山東即墨,當地經銷商告訴記者,幾十人的加工廠受大廠訂單外發帶動而復生。蘇州新迅達衣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航東曾提及,去年起有不少服裝對外貿易公司出資開辦一兩百人的小廠,以完成訂單。另外,就像浙江新友誠縫制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孝浩提到的,大公司管理人員如車間主任、生產廠長離廠創業,辦廠規模雖然小但也拉動了部分產品銷量。而在中部、西部等地區,也有不少民工回流,回鄉辦廠創業。
雖然中小企業目前復生,但不少經銷商恐其發展后勁不足。寧波鄞州聯合服裝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夏開明指出,中小型服企資金壓力增大,由于面輔料為現款提貨,企業會將資金優先用于面輔料采購,產能無法擴大,致使(訂單)資源進一步向大型服企集中。劉航東也一直在觀察這一情況,他分析指出:“從長遠看,服企要么集團化、規模化發展,要么是幾十個人發展精品品牌。”他表示,不看好處于中間層的兩三百人規模的代工服企。
另一突出變化是服企異地建廠情況增多。服裝產業轉移步伐加緊,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服企外遷明顯。“大工廠越來越少,外移的工廠越來越多。”胡孝浩所處的寧波地區是有名的服裝產業集群地,與之感受同樣明顯的還有蘇南地區經銷商。無錫九九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向軍和常熟經銷商范建芳都提及,今年蘇南服企除向蘇北轉移外,朝安徽、山東轉移明顯增多。蘇錫常等經濟發達地區對傳統產業的關注力下降,重點關注節能、高效、環保產業,經濟導向影響當地傳統產業發展。當地勞動力缺乏又進一步制約服企生產。正如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總經理陸永良所分析: “內地的工資水平和沿海差距在縮小,企業外遷的主要動因不再是尋找廉價勞動力,現在很多工人回流,服企只能被迫將加工基地遷往勞動力資源更為豐富的地區。”
沿海地區服企內遷也帶來今年市場訂單流向變化。雖然江浙、福建、廣東等老市場仍然是今年設備的主要銷售地,但內地新興市場在今年已經成為重要增長點,尤其是湖北、河南等地的增幅最為明顯。另外,監獄系統訂單增加明顯。在遼寧,當地經銷商反映由于服裝廠缺工,訂單流向監獄系統,帶來不少大訂單。在江西,一個監獄系統服企招標往往引來數十家供應商競標。
產業升級與自動化
經銷商們認為,當前市場的消費需求主要源自服裝生產裝備的升級。上海青木實業公司副總經理蔣濤悅說 :“節能設備在危機期間賣得很好。像檢針機等保證出貨品質的設備也賣得很好,主要是危機期間日本企業對成衣檢測要求提高。”
從今年熱銷的縫制設備品種來看,服企在“高效、節能、自動化”設備上的需求得到充分釋放。一方面,今年服企訂單充盈,但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尤其在沿海地區),產能嚴重不足。由于資金有限,加之對未來發展缺乏完全信心,服企擴產謹慎。就像南通大中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偉忠所言,“大規模投資會越來越少”。因此,這些服企既要用自動化設備吸引勞動力,也要用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服企訂單雖多但利潤微薄,企業也亟需采用自動化設備來提高產量、產品品質以填補利潤損失。受此需求帶動,今年機電一體化產品和高端特種機的銷售比例進一步上升。尤其是電腦平縫機的熱銷,使得臺州地區在短期內新增數十家生產商。
此外,服企購買自動化設備的行為由被動變為主動。“現在市場經濟環境迫使用戶主動購買自動化設備,而過去需要我們去引導。”趙榮城如是說。孫向軍也指出以往服企即使知道設備需要升級,思想上也不積極,很少提前更新設備,眼下迫于工人、環境要求開始主動購買自動化設備。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