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改善軟環境是破解用工荒的利器
春節過后,東部沿海地區再次出現勞動力缺口。在民資雄厚、中小企業眾多的溫州,“用工荒”在2011年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據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近期數據顯示,溫州17個普工崗位中,僅能招到1人。也有民企老板感慨:招工比找老婆還難。
從去年開始,溫州“用工荒”就已硝煙彌漫。鞋服企業“有訂單、沒人做”,生產能力頗顯不足。服務行業的老板無奈做起了“小伙計”:快遞、外賣公司老板自己送貨、理發師兼職洗頭、汽車修理工兼職洗車……據報道,2010年有2000多家溫企退出“江湖”,其中大部分由于經營困難而停業,用工荒、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壓力。然而,為什么近年溫州等沿海地區的用工荒尤為嚴重?依筆者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外來務工人員不僅僅只滿足于合理的薪酬是重要原因。有數據顯示,80后、90后的新溫州人已成為溫州地區的務工主力軍。這一人群與上輩不同,他們既是追求物質利益的“經濟人”,更是注重生活品質和學習提升的機會、期盼價值實現的“社會人”,也更加懂得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
二是,近年來,河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地區的大開發,給本地務工人員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
而溫州生活成本大幅上漲也使得外來務工者望而卻步。2010年溫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4.3%,高于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生活成本高、月工資卻不比中西部地區高多少,新溫州人在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更是難以解決。因此,溫州地區難留“候鳥”、用工荒形勢嚴峻不足為奇。
如何破解年年到來的用工荒?對溫州而言,既要建好“硬設施”,更要抓好“軟環境”。
在企業方面,吸引員工“加薪”很重要,軟環境建設也不可忽視:改善員工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注重員工的心理需求,維護其合法權益,為員工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機會,使他們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
而對于新溫州人來說,溫州由于發展上的“特立獨行”已成為全國最優秀的商業城市之一,在溫州這樣開放度比較高的沿海城市經商、工作相比內地較封閉地區,成功和成才的機會則更多一些。
溫州市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解決住房問題,今年計劃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25萬平方米、2800套。誠然,政府只有在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優惠和保障,降低其生活成本,才能吸引各種人才和勞務大軍,為緩解用工荒注一劑強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