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設備產業鏈價值新探索
- “產業鏈整合”已成為了當下后金融危機時期最熱門話題。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產業鏈主要是基于各個地區客觀存在的區域差異,著眼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借助區域市場協調地區間專業化分工和多維性需求的矛盾,以產業合作作為實現形式和內容的區域合作裁體。
產業鏈的本質是用于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在縫制設備產業鏈中,存在著大量的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尤其是用信息化技術來改造和提升縫制設備行業的今天,機電一體化已成為了必由之路,而要想走好這條路,電控企業和整機企業必須共同努力,實現知識互補和優勢互補。電控企業與終端客戶之間隔著整機企業,整機企業直接面對終端客戶,對客戶的需求較為了解,而這種需求是產品改進和創新的基礎,是形成差異競爭的源泉。差異化是所有企業競爭的基礎,也是產生最終利潤的來源。而電控企業對整機企業有同質化的要求,讓電控產品有扁平化的趨勢,不需要太多差異的東西,這樣能縮短電控產品的開發周期和維護成本,來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但這樣又限制了整機企業產品的發展,埋沒了整機企業的創新意識。此外,在合作過程中,機電一體化的一部分核心技術包含在機械制造中,產品的綜合調試、技術機密等等都有一個共性問題,這就需要在整機企業與電控企業合作模式上進行創新。
產業鏈高效整合
產業鏈高效整合就是以更高的效率走完產業鏈的產品設計、倉儲運輸、原料采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從而在市場適應和消費者互動上取得主動和領先地位,達到高效整合的目的。
產業鏈高效整合是現代成本控制的新思維,它打破傳統意義上在運費和勞動力上節約成本的思想,而是從高效出發,加快資金和商品的周轉率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做市場的快速反應者。
產業鏈整合是中國制造業獲得定價權以及提高企業利潤的最有效途徑。“6+1”的產業鏈整合是香港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提出的。“6”是指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六大環節;“1”指的是制造。產業升級的本質應當是圍繞“6+1”產業價值鏈為基礎,向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邁進。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不是從控制勞動力成本開始,而是從高效整合起步。我們的企業需要跳出“單純制造”的局限,把眼光從“1”升級到“6”,因為只有六大環節才是整條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盈余的環節。
與制造加工業相對而言,我們縫制設備的產業鏈更為簡單,由經銷商、整機廠、零配件供應商三個環節組成。從金融危機的慘淡經營到今年開春后斷貨潮的突然襲擊,市場的驟冷驟熱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產業整合的必要性。如何在產業鏈的上下游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讓企業有更強大的抵抗力,這是我們在今天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現在我們的縫制設備業有沒有“6+1”的部門呢?基本上都有,但大多數分屬于不同的企業,更重要的是缺乏“高效”的整合,高效整合的最重大意義是節省成本。
從產品設計環節來看,目前我們大多數企業沒有產品設計人才和設計能力,自主創新水平低下。如何高效整合產品設計環節,也是我們企業必須值得深思的問題。以適應市場為主,根據產品趨勢變化稍作修改,用低成本的拿來主義進行模仿,實行技術組合提高,使產品設計從模仿走向引進消化、再創新。這樣不但大幅縮減了產品設計的成本和速度,而且可以在市場需求還沒有變化之前迅速推向市場抓住市場動脈,產品水平也將大幅度地提升,這樣做市場的快速反應,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思維。
倉儲運輸要從高效整合入手,做到合理庫存,快速運輸,盡可能縮短流程??焖偈枪澥〕杀镜淖钣行Х绞健?br />
原料采購的供應鏈管理,要從職能型走向流程型。在產業鏈整合中盡可能建立標準體系框架,做到制造物的標準化、過程優化的標準化、優化產品設計和控制產品質量的標準化、產品數據的標準化。
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三大環節,在縫制設備產業鏈中起著主導作用,國內縫制設備銷售一般有訂單生產、區域代理和工廠直銷三種基本模式。訂單生產多數為外貿和貼牌生產,單純生產加工,利潤較低。區域代理是生產企業的產品通過經銷商的區域代理,利用空間分銷的一種銷售方式。在縫制設備行業中,經銷商的作用舉足輕重。因為縫制設備的銷售非常依賴下游的服裝生產企業,全國的服裝生產企業分布很廣,各個區域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經銷商的優勢是在傳統模式下長期積累起來的,對區域市場的熟悉和當地良好的人緣關系,尤其是對當地市場的敏感度,這些都是廠商在短時間內難以達到的。工廠直銷就是終端零售,是一種通過直接調查了解終端用戶、直接服務,最后達成銷售終端用戶的一種銷售方式。直銷從理論上固然減少了銷售過程中的中間環節,銷售利潤可能比較大。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也有諸多不利因素。一是銷售、服務半徑增大,勢必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及資金。渠道扁平化,企業的配送費用也急劇增漲,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二是企業的人力支持、技術支持等方面無法及時跟進。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