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自動絡筒機新功能有助于提高效率
心提示:第三代自動絡筒機的微機監控裝置具有紗疵統計、故障報警、單錠生產數據統計等功能,為提高生產管理、設備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充分運用這些功能,能隨時掌握生產情況和設備運行狀態,增強工作中的針對性和預知性,對提高效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信息反饋機制
第三代自動絡筒機的微機監控裝置具有紗疵統計、故障報警、單錠生產數據統計等功能,為提高生產管理、設備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充分運用這些功能,能隨時掌握生產情況和設備運行狀態,增強工作中的針對性和預知性,對提高效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每天查閱電腦顯示屏,統計各臺次系統效率、機械效率、單錠效率,判定單錠的設備狀態,對有故障或機械性能不佳的單錠進行檢修。通過查閱循環/捻接比率CYC/SPL和絡紗頭效率EFF,對通過多次循環才能捻接成功的單錠和效率低的單錠,有針對性地維修檢修捻接器、大小吸嘴、張力吸嘴、雋刀、探紗器、機械箱等。
其次,查閱電腦的統計紗疵數據,統計細節、粗節、棉結的萬米剪切數,如管紗質量有波動,及時通知有關工序查找原因解決問題,提高成紗質量。
再次,查閱故障報警顯示,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迅速排除故障,提高機械效率。
查閱統計單錠效率,與操作工、機工工效掛鉤,提高操作責任心和操作水平。
充分發揮設備效能
完善管理制度。針對在自動絡筒機維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聯發公司制訂了自動絡筒機維修制度、電子清紗器管理制度、捻接質量管理制度、電氣使用管理制度等。由于現有兩種機型,且機臺較多,所以采用責任機臺制,包干到人,集保全、保養、檢修為一體,對維修人員進行機械空接和氣捻接質量的考核,提高了維修人員的自覺性。每臺機器都建立維修技術檔案,對出現機械故障的成因、解決辦法及更換機件作詳細記錄。堅持每周對所有機臺捻接質量進行檢查,發現捻接外觀不良,強力不夠,帶回絲或有“假捻”等現象及時解決;堅持每月對槽筒制動系統、筒紗制動系統、捻接器動作、張力剪、風門剪進行狀態檢查,發現不良及時調整或更換。定期調整電清靈敏度,定期用標準紗樣采樣以減少空切、誤切。
單錠維修與狀態維修相結合,執行“多清潔、勤檢查、少拆卸”的狀態維修原則。自動絡筒機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結構復雜、精度高等特點,所以根據使用情況,注重狀態維修,突出專件修理,延長使用壽命。在做周期性單錠維修時,打開錠箱蓋,檢查其內部各凸輪組及齒輪磨損情況,更換機件,作好內部清潔潤滑。檢查調整各部分間距,以保證各動作協調到位。狀態維修是根據檢測結果在確定設備狀態的基礎上進行的預防性維修。公司要求維修人員每日兩次用氣管依次從上到下,由內到外吹干凈運輸皮帶、紗線通道各部件,對紗庫及插紗錠部位,清理積塵及回絲的纏繞等。除正常周期清理外,還進行狀態清潔,隨時保證機臺干凈。在正常運轉情況下,公司要求每周對車頭和空管輸送帶及游動吹吸風裝置進行徹底清潔保養,每半年對單錠進行重點檢修,并清洗氣閥。對吸風電機、主傳動軸、擺軸、減速器輪油箱、各凸輪組部分定期檢查加油、潤滑,根據運行狀態和潤滑油質量及性能的實際情況,對部分潤滑周期縮短一半或1/3。維修人員每天至少兩次檢查所負責區域機臺的空氣壓力,負壓是否正常,各錠節壓力是否在工藝要求范圍內,加捻腔,退捻管是否暢通。各錠節壓縮氣管插頭,電纜插頭有無漏氣或松脫,傳動部分有無異?,F象。由于單錠內部裝配精度高,各機械動作協調性很強,在一般的情況下,盡可能不拆卸,保持原機裝配的穩定性。
強化周期管理及清潔措施。自動絡筒機自動化程度高,簡化了人為的操作要素,但是在生產中需要加強清潔,尤其是筒紗支臂清紗器檢測頭、空捻器、大小吸嘴和中部紗線控制裝置的清潔,以保證高速高產高質的要求。以下部位需要加強管理:大吸嘴下方機械手積花,機械手下方不易清理,不僅影響管理同時易帶入筒紗中,影響質量;紗庫盤上方積花,此位置由于沒有吹吸風機的吹口,積花容易附入紗庫的管紗中;絡筒落紗擋板通道積花,影響筒紗外觀質量;伽馬搖架下方積花,容易飛入筒紗中,形成飛花附入;清紗器下方小吸嘴堵塞,經過清紗板的飛花無法吸入,影響質量。以上部位清潔要求用布揩擦,禁止用銳器清理,以免刮毛機件。伽馬搖架部位每月揩擦一次,方法為落紗后逐只清理,平時用壓縮空氣清理。大吸嘴每月清理一次。對紗庫盤和落紗通道采取加長吸風嘴,在紗庫盤面位置上風管增加一個吸嘴,將上方無用的吸嘴封閉,保證清潔在吹吸巡回中的清潔效果。小吸嘴每班清理三次,巡回時發現及時清理。
做好交接班管理和擋車工操作。做好運轉交接驗收,防止機械零件的丟失損壞,使設備的異常情況得到及時處理,同時在一般情況下嚴禁使用急停按鈕和直接關電源關車。遇節假日長時間停臺,再開車時,必須先打開電源,預熱半小時才能正常開車,以減少電器元件的損壞。在操作過程中,對紗線通道纏繞的回絲應及時清除,減少機械磨損,對空捻器等主要部件必須做到常觀察,勤清潔,提高捻接成功率。
推行無疵化操作
每個筒子紗約由25~28個細紗管紗絡成,也就是說每個筒紗至少有25個以上結頭。減少一個結頭就減少一次換管。在紡紗工藝設備上實行大卷裝,可以減少結頭疵點,提高運轉效率。所以我們盡量采用最大卷裝,梳棉1米條桶、精梳0.6米條桶、并條0.5米條桶、粗紗450mnl筒管、細紗9寸筒管,比一般工廠增加12%,減少了換管次數,效率增加3%~5%。
紡紗結頭是人為的纖維搭捻連接,結頭中纖維排列混亂、不均勻,棉卷、棉條、粗紗、細紗等結頭必定產生粗細節,對絡筒加工為有害紗疵。一個紗疵增加一次絡筒打結,據我們統計,萬米結頭每增加一個,絡筒效率將降低0.5%~0.8%,所以要提高效率必須減少結頭和紗疵。減少結頭是紗廠的基礎工作之一,這更有賴于嚴格、細致和規范化的現場管理。
為了減少紡紗斷頭和落紗斷頭,增加卷裝,我們對紡紗工藝進行了調整:對牽伸工藝與牽伸器材進行專題對比,做到無硬頭、少斷頭,相應細紗條干也最好;采用變頻控制大小紗紡紗張力,落紗后慢速啟動、平穩提速,降低落紗斷頭;培訓落紗工拔插動作,減少拔插管斷頭;采用落紗停機的紗尾“繞錠腳”方式減少斷頭;在不影響粗紗斷頭的情況下,增加粗紗卷裝8%;細紗值車、落紗、換粗紗與機臺清潔專業化分工;清潔工加強牽伸區清潔,值車工加強巡回接頭,縮短巡回周期、減少飛花;確保機臺清潔裝置回轉絨套、絨輥運轉良好,吹吸風口位置正確,風量大小合理,不吹亂纖維;鋼領、鋼絲圈配套合理、周期適當,確保鋼絲圈不掛花。
同時公司還在操作方法上下功夫,將結頭無疵化處理,以提高生產效率。無結、無疵操作就是現代大部分工廠推行的把棉條和粗紗的結頭推延去細紗處理,將棉條、粗紗結頭變成細紗結頭。改變了分段換條、寶塔換粗紗方法為集體換桶、集體換粗紗,前道不接頭,細紗采用捻接頭和繞皮輥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