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有關“真皮”的三個誤區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經常會被商家所稱的“真皮”誘惑,唐山市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選購真皮商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認識誤區。
一是認為商品是真皮的質量就一定好。真皮是人們為區別合成革而對天然皮革的習慣叫法。真皮由哺乳類動物皮加工而成,種類非常多,品質也各異,如牛皮革又分黃牛皮革、水牛皮革、牦牛皮革和犏牛皮革,羊皮革分為綿羊皮革和山羊皮革。再者皮革有不同的層次,一般分為3層,國內技術先進者可分為8層,真皮商品一般采用頭層革和二層革,其中頭層革不僅耐磨,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而二層革的牢度、耐磨性較差,因此不同的商品應選擇適宜的皮革,不能認為真皮的商品質量就一定好。
二是認為商品是真皮的就是100%真皮。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的所謂“真皮”商品,會用部分真皮和部分仿皮拼在一起做,在一些明顯的、主要的位置用真皮,而一些隱蔽的、次要的位置用仿皮,從而隨低商品成本,或者在二層革上用仿皮加層覆膜來取代真皮,這樣透氣性就大大降低。還有一種壓制皮,是把加工中的殘皮,在上面附一層膠質物質,充當真皮,其斷面處容易見到隔痕,質量就更差了。
三是認為柔軟的就是真皮。其實真皮與仿皮的區別在于原材料的不同,后處理方法非常類似,表面效果可能非常接近而不易分辨,真皮的透氣性、強度、耐老化性及手感較好,仿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柔軟度可能較好,導致消費者發生誤認。應采取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通過看、摸、捏、聞等方式進行綜合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