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轉型時代再求創新
時尚、實用、具有創意的產品永遠能夠引導消費需求,創造高價值
中國在歷史上最重要的創新來自于草根,他們把基層創業智慧凝結成創新的理論,然后得到社會的支持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
世界在飛速變化,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創新的主要力量。在17世紀荷蘭依靠技術創新,18世紀法國依靠整個民族的創新,19世紀英國依靠產業革命的創新,20世紀美國依靠于整個信息技術,整個管理模式的輸出,創造了整個人類歷史上經濟的最高水平。
21世紀會是中國的世紀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是不容爭論的。后危機時代,中國的競爭優勢是什么?有人說是制造、是市場、是資源、是人口、是科技、是體制、還是創新?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我們需要去解答它。
每一次經濟危機的谷底,都是蘊藏著下一次重要創新的機遇。中國剛好處于這樣一個階段,在經濟危機之后,我們在思考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期,能夠獲得真正的創新能力,能夠實現國家創新戰略。
然而創新是要靠企業家來完成的,所以企業家必須要有創新方式應對經濟危機,企業家要從碼頭工人變成船長,這個時候對它的素質提出很多要求。
創新,是企業家面對的一個永恒的課題,從古代的孫子,到拿破侖,到德魯克,都把創新作為一生致力于的研究題目。中國的創新有自己的模式,很多人說我們是依靠模仿,沒有創新,其實中國在四個層面都有創新:中國不但有歷史上的制度創新,開放搞活改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還有很多企業管理模式,以及我們自己的技術,但是這個創新是有規律的。
中國在歷史上最重要的創新來自于草根創新,是我們的億萬同胞,他們來自于基層,他們把基層創業智慧凝結成創新的理論,然后得到社會的支持。
代表例子,安徽的小崗村,有幾位農民寫了血書,聯產承包責任制先實行。中國的創新是依靠于草根階層如此的勇氣、智慧和精神逐步推動的。在未來,我們一定是要發揮群體的創新優勢,能夠做價值戰略。
創新要源于需求
創新是有方法和原理的,如果只注重技術,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往往事與愿違。所以我們講創新要按照規律來進行,不能像空中樓閣一樣,緊緊依靠掌握一個核心技術,你就希望影響整個產業,乃至顛覆整個產業,這是一個非常粗淺的思維方式。企業必須要基于自身能力去創新,如果自己的自身能力不強,你就需要穩扎穩打。
有的公司發展戰略是向高端市場發展,越貴越好,這種方式往往面臨國際競爭;有的公司放棄高端市場,緊密聯系群眾,能夠跟底層市場共同發展,跟客戶一起成長;有的企業通過進行整個市場創新,通過影響顧客需求,改變顧客的需求曲線,創造更高的協力,實現更高層次的增長。
這是現在中國企業的三種發展戰略,但是國際上,有的企業已經能夠創造高價值需求。衣食住行滿足之后,人需要有更高的需求,所以蘋果公司依靠美感、技術、管理、科學等等方式,滿足用戶的高價值需求。通過這種方式,去實現他跟其他公司的差異化。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