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擾亂運轉 中小型鞋企亟待調整
過度積壓的庫存如同一個沉重的包袱,壓得鞋企喘不過氣來。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庫存就像一個惡性腫瘤會感染整個企業的正常運轉。
在中國鞋都溫州,歲末盤點之時,通過庫存可以直觀地看出企業今年的發展情況。某一中型內銷鞋企,有2條冷粘線,2010年前11月生產了七十多萬雙鞋,而庫存則積壓了將近7萬雙,加上歷年積壓,庫存將近10萬雙。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介紹說:“快到10月底的時候,客戶反映還很正常,可誰知短短時間內,市場銷售起了變故,我們根本來不及調整生產計劃,結果被庫存拖累。”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溫州今年做得不錯的鞋企不僅銷量上漲,而且質量上乘,有的企業甚至供不應求,如永嘉的奧康、紅蜻蜓、蜘蛛王,經濟開發區的吉爾達、東藝和鹿城區的康奈、巨康、歡鳥等鞋業。同處中國鞋都,庫存狀況卻完全迥異,溫州鞋企之間的這種鮮明的反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鞋企在庫存經營管理上存在著明顯差距。
造成庫存積壓的差距在哪里?
通貨膨脹壓力下,尾貨市場異常火爆,那這些庫存鞋或尾貨是怎么來的呢?東莞市皮革鞋業協會副會長祁耀昌介紹說:一是東莞的鞋廠主要做外銷,接到訂單后為防止意外的產品受損,工廠實際生產量要比訂單量要多一些;二是有些鞋廠惡性倒閉,生產的鞋被鎮、村以拍賣等方式處理,變成了庫存鞋;三是部分工廠因為訂單不足,庫存的材料、工人都閑置了,于是自己開工生產鞋子,自己賣;四是金融危機發生后,有不少客戶訂了貨卻沒有錢提貨,通知工廠說不要了。深入梳理之下,造成鞋企庫存積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企業的銷售預期過度膨脹
2010年1-10月,我國規模以上皮鞋企業皮鞋產量34.9億雙,同比增長23.3%,鞋業總體發展形勢樂觀。有的鞋企卻因沒有看清形勢,盲目樂觀,一味地開足馬力生產,只是追求有備無患。從奧運到世博再到亞運,民眾對體育用品的消費欲望有所加強,輔之以營銷戰術全力配合,市場預期的確樂觀,有的企業甚至趁機把幾年前的庫存用來應對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但過分的膨脹讓很多企業知道了何謂“過猶不及”,盛會之后,銷量的增速沒有跟上流水線的速度,結果鞋子沒有穿到消費者的腳上卻堆積在了企業的倉庫。
銷售環節信息反饋不及時
近年來,一些鞋企的擴展提速,各式各樣的專賣店加盟店充斥各地,但由于數量大、距離遠、信息化低,大范圍多樣性營銷的弊端也顯露出來,在銷售信息反映滯后時,廠家大批生產出來的鞋品行情不好而不知,工廠仍在馬不停蹄地趕工。
經濟環境不景氣導致訂單下滑
十一五期間,我國皮鞋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外貿依存度高,對外貿易摩擦頻發”。外貿不斷下滑的同時,內銷代理商亦小心謹慎,寧愿提高訂貨次數,也不愿大批訂貨。而為了維持正常運轉,鞋企又不敢輕易降低生產,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欠缺合理的營銷方式
以泉州童鞋為例,其品牌經營擴張以代理加盟店為主,廠家給加盟店有一定的退換貨率。與鋪貨制和訂貨制相比,退換率如果不盡合理,也容易讓鞋企庫存增加。鋪貨制是指廠家要求加盟店進廠家設計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式,加盟店無選擇權,加盟店有20%的換貨率。訂貨制是加盟店根據廠家提供樣鞋預定所需要的鞋品,有10%以上的換貨率。而到季末或年末,換回來的鞋品就成為廠家的庫存。
“但是,泉州童鞋企業進入搶占終端資源的攻堅階段,所以,往往給予代理商和加盟商更加優惠的支持,殊不知有可能只是把產品從廠家倉庫搬到了代理商的終端。”卡丁(中國)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焦元榜很是無奈。
庫存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
過度積壓的庫存如同一個沉重的包袱,壓得鞋企喘不過氣來。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庫存就像一個惡性腫瘤會感染整個企業的正常運轉。
企業資金鏈運轉不暢庫存導致的資金鏈問題,嚴重到可能使企業不得不緊縮銀根,減少對市場應有的幫扶策略,一旦庫存占有金額超過一定比例,將一發不可收拾,或許花上企業全年銷售回款的50%都難以填補庫存的虧空。一家鞋企負責人這樣感嘆道。
在總公司因為庫存壓占資金而焦頭爛額之時,想要扶持下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給予其相應的政策和實際指導,與此同時,總代方面因庫存壓力大,外欠賬款難收,資金套牢在貨品上,想要引進新款又沒有資金……一系列資金問題全面爆發后,許多二、三線總代因資金斷掉中止合作,或停業,或賤賣庫存。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