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調最低工資 溫州鞋企“兩極分化”
繼山東、吉林、廣東等多個省份之后,浙江日前也上調了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對于正發愁用工成本上漲的浙江中小企業,這個政策背后的象征意義更顯關鍵。浙江省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廳副廳長袁中偉今天告訴記者,要讓市場來說話!“企業必須要適應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事實,通過自身轉型升級來應對。”
為穩步提高低收入者特別是生產一線員工的工資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從2011年4月1日起,將該省最低月工資標準調整為1310元、1160元、1060元、950元四檔,最高檔增長幅度達到19.1%。
“最低工資上調,其實對中小企業直接影響并不大。我這邊一個普通的操作工,工資都在2500元。”溫州某皮革企業總經理胡建勇表示,他更為關心的是政策本身的一個導向。“政府希望我們增加薪酬,用工成本上漲主要通過企業自身轉型來消化。那些技術含量不高,對廉價勞動力依賴過大的項目,以后不能再投錢了。”
“物價上漲,用工成本必然也會上漲!”袁中偉表示,他很能理解浙江許多小企業的難處。“小企業技術含量不高,利潤本身也很單薄。但是,用工成本上漲已經是事實。我們必須交給市場來說話!企業必須要適應,通過自身轉型升級來應對。”
溫州某知名鞋企高管告訴記者,此輪“用工荒”加劇了企業間的“兩極分化”。“這本身就是市場洗牌的一個過程,誰能給予更高的工資和發展機會,誰就能留下更多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小企業如果不能完成轉型,就會被清理出局。勞動力成本上升只是其中的一個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