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未來30年制造業成本將倍增
中國用工荒會持續多久?
未來30年,中國都要面臨制造業成本不斷增加的挑戰,但可以借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
《世界博覽》:近幾年,中國制造業的人力成本上升了多少?
李健: “用工荒”以及制造業普遍加薪到底讓成本增加了多少,行業內還沒有精確的統計,目前只能依據一些媒體的估算。從2010年本田汽車廠工人罷工、要求加薪開始,沿海地區制造業工人薪酬普遍上漲了10%~20%。其實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從那時起,制造業工人的薪酬水平就一直在上漲。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最早提出中國的人口紅利將消失。像從前那樣,工廠工資十年不變仍然可以招到工人的日子已經永遠過去了。
《世界博覽》:成本上升對外貿出口有沒有影響?
李健:對中國出口的影響肯定會有。但2010年中國出口總量依然上漲了31.3%。十一五期間,年出口總量增速均達到15%以上。如果沒有增加的這部分成本,估計中國出口的增速會更快。調整產業結構的壓力也會相對小些,不會像現在這樣緊迫。
《世界博覽》:據您了解,哪些產業受到的影響最嚴重?
李健:在用工荒的情況下,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肯定最大,比如紡織業、制鞋業、玩具業、電子產品生產等。這些企業里,工人薪酬支出占總成本的比例最高,所以受影響最大。
與之相比,資本密集型,對技術要求較高的行業受到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
《世界博覽》:有報道說中國制造業成本近些年來一直在提高,哪些原因導致了成本提高?
李健:中國不單單正在經過“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到勞動力短缺的轉折點),其他的生產要素價格也在上漲。
中國曾經是煤炭出口大國,但現在卻成了進口國。中國的資源,比方說水、電、石油以及各種服務價格都在上漲。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土地很便宜,企業很容易就可以興建大片大片的廠房,但現在土地轉讓成本非常高,選址建廠不再像過去一樣簡單。
2000年之后,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環境污染的問題也突顯出來。過去,中國環保標準低,因此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成本也比較低,而現在,國家對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也導致制造業成本的提高。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