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轉移:一個產業升級的實驗
轉什么,留什么,中西部發展什么?
杉杉的做法是轉移。
他們將兩個工廠轉移到安徽和福州,以降低勞動成本,留在寧波的工廠則做技術開發。
“從沿海到中部,對中西部是一種機遇。”領秀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勇斌說。
同樣的看法也來自于美爾雅老總楊聞孫,“中部勞動力至少有5年的優勢。”
在新嘗試過程中,“要提升比較優勢,”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說,“首先要研究東部怎么升級,以及怎么向中西部轉移,以實現優勢升級空間調整。”
而杜鈺洲前段時間到河南安陽考察四個工業園時,紅火的場面給他留下了很深印象,“原因在于成本低。”
同樣,東莞潤田服裝公司四年前,就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了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
但招工情況并不如人意,懷集分廠用工需求是600-700人,但去年春節過后只招到了200多人。
所以,潤田服裝公司決定去湖南郴州再開分廠。
“以前到外面辦廠,是礙于對方招商引資的面子,現在真的要轉移了。”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說。
的確,“自去年7、8月開始,沿海大量定單轉移到河南。”河南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說,2010年河南內銷就增長了30%,外貿增加了50%。
正是看到這樣的機遇,“中西部各省市出臺了各類優惠措施,爭抓機遇。”一位業內人士說。
比如,在河南滑縣,政府投資15億元,建設總面積達八九千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配套設施,并對第一批入駐的企業免收3年租賃費、所得稅等,還給每家企業3萬至5萬元的安家費。
而2005年鄭州提出“中國女褲看鄭州”后,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當即批示:蓄勢而上,打響鄭州女褲品牌。后來他到服裝園區考察時,提出了“要把服裝園區建好,讓河南服裝騰飛。”
2009年中國服裝協會把河南作為中國服裝產業轉移試點地區后,徐光春又要求要抓住機遇,把這個事情做好。
而《河南省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河南紡織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到2020年,基本形成先進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成為以科技和品牌為引領的紡織工業強省。
同時,河南還在稅收、金融擔保、工人培訓與招工等方面給予了支持,“這種氛圍是前所未有的。”李剛說。
顯然,河南人力資源優勢是其他省份不可比的,但加工水平和管理還存在問題。
于是,去年他們創辦了河南服裝技師技工培訓學校,并在人口大縣設立分校。同時,在全省開展“巧媳婦千百億”工程,把八百萬巧媳婦當做財富挖掘出來。
其實,重慶、四川等地也在蓄勢待發。
但是,“要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找準自身優勢。”陜西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陳會安說,陜西要把科技、教育等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實際上,今年元月1日頒布的服裝紡織防靜電和阻燃標準,就是按照陜西標準制定的,相關儀器也由陜西生產。
由此,陜西服裝行業協會去年專門組織了專題報告會,邀請陜西省紡織科研所、陜西元豐紡織科技公司領導和專家,進行最新防靜電防護服裝國家標準培訓。
同時,他們還舉辦了第三屆日本重機生產管理培訓班、特種防護服裝生產許可證申辦程序培訓班……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