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行業:重新布局中彎道超速
編者按:2010年,中國的縫制設備行業強勢回暖,產銷在短時期內恢復到了2005年這一歷史上相對較高的水平線上。行業的復蘇,正如三年前的下跌,來得猝不及防。
雖然各類產品在2010年都出現了產銷兩旺的狀況,但領跑市場的始終是“高效、節能、自動化”縫制設備。其原因是服裝企業在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用工荒”、以及國外服裝業沖擊的多重壓力下,既要用自動化設備吸引勞動力,也要用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替代勞動力以增加產能,還要用自動化設備提升產品品質以增加利潤,因此對機電一體化、特種工業縫紉機的需求大幅增加,從而帶動了自動化縫制機械行業的強勢回暖。
2010年,結束了“十一五”發展歷程,也拉開了“十二五”的大幕。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將深入建設“服裝強國”。與之關聯,不斷進步的中國縫制機械工業也在為紡織服裝行業實現強國目標做出積極的貢獻。
服裝企業的全面復蘇和調整,給我國縫制設備行業的發展帶來信心和方向
中國縫制機械工業邁出的每一步都與下游紡織服裝行業息息相關。金融危機肆虐期間,國內紡織服裝行業遭受了重創,中國縫制機械工業也隨之經受陣痛。但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行業和企業積極的應對,全行業在“調結構、促轉型、保發展”的總體要求下,遵循“十一五”科技規劃方向,以練內功的方式于困境中取得了進步。
剛剛結束的2010年,在中國縫制機械工業發展歷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記錄了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從“數九寒天”到“六月三伏”的強烈轉變,也勾勒出縫制機械企業格局改變后的輪廓,更書寫下中國縫制機械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產銷兩旺,苦盡甘來
受益于宏觀經濟環境的回暖以及市場的強勢復蘇,中國縫制機械工業于2010年全面走出金融危機時的困境。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全年,我國縫制機械421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46億元,比上年增長49%,增幅上漲48%,工業銷售產值339億元,比上年增長48%,增幅上漲43%。
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縫制機械產品達11.4億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長34.23%,其中出口整機730萬臺,增長24.03%,出口額9.9億美元,增長29.44%;出口零部件1.5億美元,增長75.69%。各項指標在2009年較低基數上均獲得了較高的增幅,除刺繡機外,各類整機產品出口均實現了量價齊升。
此外,縫制機械產品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出口均價有所上調。截止至2010年9月份,我國累計出口工業縫紉機215萬臺,比上年同期增長51.08%,出口額達5.2億美元,增長96.32%。其中,出口自動平縫機41萬臺,增長60.98%,出口額達1億美元,增長86.32%;出口其他自動縫紉機62萬臺,增長81.09%,出口額達1.6億美元,增長158.17%。
誰也沒有想到,市場形勢從“冰凍”到“火爆”的轉折是如此迅速。有業內人士估計,在2010年初,僅電腦平縫機的需求就比2009年同期至少上揚了30%。就區域而言,此前因危機而下滑的蘇南、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等主要縫制設備市場增幅明顯,而蘇北、河南、安徽等服裝生產轉移承接地的縫制設備銷售,也正為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再添熱火。
市場的強勢反彈大大超過預期,業內準備嚴重不足。經銷商在回暖之前為避免風險備貨謹慎,而生產商在經濟危機期間為應對困局已裁減人員并減少原材料庫存。于是一方庫存不足,一方又無法及時恢復產能,以致整個供應鏈供貨緊張,產品全面告急。2010年上半年,業內生產商都在忙于趕貨,經銷商則苦于催貨。這種情況至年中時才有所緩解,這直接導致了縫制設備市場在2010年全年呈現出了少見的“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的局面,至年底仍有產品不能現貨供應。
雖然各類產品在2010年都呈現出產銷兩旺的狀況,但領跑市場的是“高效、節能、自動化”縫制設備。服裝企業既要用自動化設備吸引勞動力,也要用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替代勞動力以增加產能,還要用自動化設備提升產品品質以增加利潤。因此,對機電一體化、特種工業縫紉機的需求大幅增加。比如東部沿海服裝生產發達地區對中高端服裝設備的需求明顯,而中部服裝生產轉移熱點區域也以升級為目的,對自動化設備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國內縫制設備生產商已在機電一體化以及特種工業縫紉機領域耕耘多年,此次產銷兩旺之外,業內企業也享受到了收獲的喜悅。面對2011年,業內企業雖然無法充分預估市場走勢,但根據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在近兩年的市場表現,都對未來抱有信心與期待。
-
- 確定
共1條評論
-
- 平凡中的不平凡[縫制設備網網友]
- 平常中的不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