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服裝業“突破”法則
在產業轉型時,“關鍵是產品能不能升級換代。”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說。
實際上,目前雅戈爾襯衫能賣到五、六百元,甚至還有的達到2000元。
2010年1月8日,雅戈爾全球首家漢麻世家生活館在寧波開業。
目前,漢麻世家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寧波等地開設了10家專賣店。
“這是一個全新的產業。”李如成說,“經歷30年發展,我一直在思索如何突破雅戈爾服裝快速發展的瓶頸。”
歷時4年,投資近3億,雅戈爾終于完成了大麻品種改良,使之不具備提煉毒品的特性,而保留了吸濕、透氣、防霉、抑菌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雅戈爾已經開始產業化,2009年在西雙版納的勐海工業園,世界上第一條工業化的漢麻纖維加工生產線正式投產。
而受無捻紗廣泛應用在毛巾織造的啟發,山東澤祥紡織董事長馬玉成覺得,“用無捻紗來織布,不是同樣可以得到柔軟、吸濕性好的面料嗎?”
他翻閱了大量資料,走訪了國內幾個主要面料市場,但都沒有找到有關無捻機織布產品,于是決定自己研發。
但課題一提出,就遭到了有關專家的否定。
馬玉成力排眾議,經過幾年努力,終于開發研制出從3s-100s各種纖維的有捻無捻交織、棉維伴紡等無捻布和休閑服裝、男女襯衣等最終產品,相關技術也獲得國家正式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4項、國際授權專利6項。
產品一投放市場,就收到了很好的反響,比如純棉多功能面料襯衣,市場銷價398-1278元/件,僅山東高唐縣城的一個展銷店,每月銷售額就達到近30萬元。
同樣,魯泰研制了純棉300支紗,這種產品經過液氨整理后,布面呈真絲光澤和舒適手感,目前這種面料只有魯泰能批量生產。
為了開發質量更好的襯衫,魯泰首先改造設備,改進縫制操作手法生產格蕾芬襯衫,并在縫線部位采用純棉質地的定型襯骨,克服襯衫縫合部易起皺的問題。
去年6月,雙星用一張鞋類出口訂單,吸引了同行的眼球。
植絨新技術、大底硫化技術、噴霜復古新工藝、珠光PE片材料粘合工藝、亮片與細紗布刮膠工藝……這一項項令國際同行都驚嘆不已的新技術,征服了國際客商。
而紅領大規模定制的定單源源不斷地來自美國。
進行量體后,美國客戶的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導入數據庫。數據庫里有50多億個板型,可以和客戶數據對應。
在青島本部的35個工作站,可以直接與數據庫連接,并根據客戶數據對相應的版型進行調整,然后通過自動裁剪設備直接裁剪。
“大規模定制生產是信息化、單元化或模塊化、高柔性的,與剛性的大流水生產線完全不同。”中國服裝協會科技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服裝設計與加工工程中心副主任聞力生說。
東華大學服裝學院講師夏明在“基于網絡的E-MTM男裝定制快速生產信息系統”中,也創立了自己的流程,首先用三維人體掃描儀,進行體型數據采集,同時顧客在網站挑選款式。然后,系統完成基礎紙樣,并生成個性化紙樣。
隨后,系統加載顧客三維虛擬人臺,并完成服裝的虛擬仿真縫合。
此時,顧客能看到服裝虛擬著裝效果,如果試衣滿意,顧客可正式定制。系統也將紙樣保存,開始進行裁剪和生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