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產業調查:瘋漲不停的棉花
漲還是跌,都是問題
一件服裝的成本比往年提高了20%
最近,在廣州金龍盤外貿服裝城做外貿的張先生總是麻煩不斷。
一個非洲客人定了一單貨,并交了定金,但后來發現掙不了錢后,客人就消失了。他正愁著如何處理這批貨。
“這條褲子35元人家也不要,但出廠價就要三十幾元。”張先生指著一條牛仔褲反問道:“材料價格漲了,褲子怎么可能不漲價?”
張先生稱,除了人民幣升值,材料漲價是他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棉花這輪漲價,始自2009年國慶節前后。
以3級棉為例,當時價格已逼近15000元/噸,上漲5000元,上漲幅度達50%。
2010年春節后一段時間,129級棉花價格始終穩居16000元/噸。
而后,標準棉花價格指數突破16000元/噸,接近17000元/噸大關,高級長絨棉市場價格則高達24000元/噸。
“在新棉下來之前,棉花資源量將非常緊張。”有分析認為。
此時,“拎著現金收不著棉花。”做棉花生意的溫商黃志偉說,2008年棉花滯銷,使得2009年棉花產量大幅下降,從而價格上揚,這又導致棉農和加工廠惜售。
更為嚴重的是,國際棉花供應也十分緊張。美國去年棉花收成也不如往年,印度也在控制出口數量。
在這種情況下,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貿易管理部主任茅霞華依然參加了第107屆廣交會,但以接短單為主,“就算客戶想做長單,我們也不會接。”
茅霞華的眼光得到了驗證。
就在4月16日,在山東德州舉行的2010棉花產業高峰論壇上,與會代表驚嘆棉價:“漲瘋了!”
面對“瘋狂”的棉價,國家發改委、鐵道部組織新疆28.4萬噸棉花到內地,但這主要給27家大中型紡織企業使用,并未流通到市場。
而此時,全國只有290多萬噸商業庫存,與需求相比還差30-40萬噸。
5月21日,國家發改委召集棉花宏觀調控聯席會議,確認5月已額外下發80萬噸棉花進口配額。
而市場走勢并沒有逆轉。
5月26日,中國棉花展望信息咨詢公司分析師李仁說,皮棉價格早已突破每噸1.8萬元。
而到了6月,棉價則沖破18000元/噸大關。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