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服裝業經濟運行概述:生產與運營
2010年,我國服裝行業在成功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成效基礎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產業經濟發展方式。克服了勞動力資源短缺、原材料成本高速上漲、匯率、利率調整等相關政策成本上漲等不利影響,產業全年保持平穩發展。以品牌為主體,以價值為核心,以產業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文化和人才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的產業全面升級拉開序幕。
整體看來,2010年行業各項經濟運行指標均處于恢復期,生產、出口、投資基本恢復到2009年以前水平。
2010年全年生產恢復性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85.23億件,同比提高了18.60%,增幅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11.66個百分點,增幅較1-3月份提高了2.57個百分點。其中梭織服裝121.06億件,針織服裝164.17億件,分別比2009年提高18.90%和21.28%。國內外市場穩步回升,新貨補庫需求增長明顯,需求回暖有效地刺激了生產上漲。但是由于行業整體用工缺口擴大、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恢復乏力,稀缺的產業資源加速向大企業流動也加速了中小企業的淘汰更迭。2010年,我國全社會完成服裝總產量436億件,比2009年提高了9%,其中梭織服裝147億件,針織服裝289億件,分別比2009年提高6.52%和10.30%。2010年,服裝產業處于恢復期和轉型的助跑期,產業的區域格局開始調整但尚未發生明顯變化。中西部地區產量上升速度較快,但基數低,尚不足以影響全國生產和格局變化。中、西部地區服裝產量分別同比增長26.98%和49.08%,占全國服裝總產量的比重分別達11.62%和1.57%,較去年同期提高0.77和0.32個百分點。
“十一五”期間,行業生產呈現“增速放緩”和“有效供給提高”兩大顯著特點。產量增速從2005年的13.33%的高增幅持續回落,06-09年分別回落到5.88%、-1.11%、12.92%和-10.97%,2010年在2009年低基數條件下,實現了約9%的增長,但總產量仍未超過2005年水平。“十一五”期間,服裝產品產量回落卻支撐了服裝出口數量近35%的增長和內需數量年復合增長率約7%的持續增長。有效供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產業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了產業資源。
而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國內外市場回暖,服裝行業生產和投資明顯恢復,行業發展模式從規模擴張向效益擴張轉變,運行質量顯著提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0年1-11月份,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銷率達到97%,較2009年同期微幅下降0.37個百分點,產銷銜接良好;新產品產值同比增加28.62%,較2009年同期提高12.26個百分點,高于同期銷售產值增速4.73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達到28.23萬元/人,同比增長19.41%,生產效率穩步提升;三費比例為7.94%,比2009年同期下降1.35個百分點,其中財務費用下降幅度最明顯達30.16%,企業成本控制能力明顯增強;資產負債率為53.83%,比2009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企業運營風險下降;總資產周轉率為1.74次/年,比2009年同期加快4.05%,產成品周轉率為17.15次/年,比2009年同期加快2.45次,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市場反應能力和運轉效率明顯提高。
規模以上企業效益持續高增長,盈利能力略有回升。由于內銷和出口的好轉,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58.15億元,同比增長達35.81%,增幅較2009年同期提高14.5個百分點。行業平均毛利率、利潤率分別達到14.61%和5.01%,恢復到歷史較高位。行業勞動生產率依然持續兩位數增長,總資產貢獻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生產率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11.40%、11.67%和3.41%,盈利能力略有回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0年1-11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虧損企業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7.11%,虧損面為15.72%,比上年同期縮小4.5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5.11%。規模以上企業個數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6.84%,而從業人數僅增加了4.16%,企業平均人數比2009年同期減少了2.5%,而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和企業平均利潤同比分別提高了17.14%和27.12%,人均利潤、人均產值和人均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提高了30.38%、19.41%和20.15%,“人”的效率效益大大提升。同時,企業營運成本費用與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同步大幅攀升,行業主營業務成本上升了25.21%,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成本上漲了17.2%,人均成本費用提高了19.42%,企業成本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強。
行業效益增速與紡織行業相比仍未發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0年1-11月,服裝行業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9.75、10.63和14.5個百分點,說明行業的發展模式發生了轉變,從規模擴張向效益擴張轉變,行業發展能力在競爭力核心轉型的過程中得以提升。盡管行業效益快速提升,但服裝行業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的增速仍然不及紡織行業平均增長水平,行業獲利能力仍有巨大提升空間。除了采用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增強成本控制能力以外,還必須在全球視野中從“軟實力”入手,以“文化、科技、資本、人”為突破口,尋找新的行業發展模式,實現“效益”的提升。
而“十一五”期間,服裝行業盈利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主要得益于行業對成本的控制能力的提升和對資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十一五”5年中,服裝業的平均毛利率沒有顯著變化,成本費用利潤率一項指標則從2008年觸底后大幅反彈,帶動行業平均利潤率的上揚。同時可以看到“總資產貢獻率”、“凈資產收益率”和“勞動生產率”三項資源利用效率指標曲線都呈現出明顯上揚,特別是勞動生產率指標直線上升。
在各項周轉率指標中可以看出提升最快的是“產成品周轉率”,從一個側面證實了產品有效供給提升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