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許多企業都是短壽命?
有個公認的說法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為2.9年,其實,在我看來,這已是算長的了,大多數民營企業能挺過一、二年的已經算不錯了。
全國各地不斷有老板拿來產品向我請教,當然啰,來之前他們個個都自信滿滿、躊躇滿志,然而,在經過仔細分析產品情況后,根據我二十多年從事營銷的經驗和悟性,我往往會潑他們冷水,就憑你現在的情況,想要把這款產品運作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許有的老板會說,我這個產品前期投入了多少多少費用和資源,而且市場還是有反應的云云,不可能像你于老師所說的那樣,接下來的壽命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吧,你是不是有些夸張了?更有性急的老板,尤其是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老板說要和我打賭,結果呢?這五年多來,我還未在這方面輸過。
有時想想,也真為那些老板們感到惋惜和悲哀,他們只知道產品生產,根本不懂得產品經營,他們可以把一個產品的技術、工藝等做到精益求精,遺憾的是,他們營銷上卻是脆弱不堪,即使有一點,也往往是循著“沖動——激動——盲動——亂動”的軌跡發展,而在我們當今這個過剩經濟時代,你營銷不行,水平不到位、功夫不到家,那就注定產品沒有前途,企業沒有未來。我曾多次在文章中提醒這些老板,你的產品其實在我看來充其量只是“三無產品”,無賣點、無模式、無服務,而他們的企業本身呢,往往缺乏性格,不會喊、不敢喊、不想喊,訴求不準、方向不明、推廣不行,當然,這里的“喊”指的是恰到好處的傳播,作為老板本人呢,有干勁、有沖勁,但卻沒借勢借力上的巧勁,事實上,當一個產品要想立穩腳跟,光有形式沒有用的,關鍵是要有神,而這個“神”指的就是產品概念和賣點,如果沒有以至于在市場上處處挨打,可憐可悲之至,由此不得不提醒老板,你辛辛苦苦搞出來的產品,如果打不開市場,那可是你人生的悲哀啊。
那么怎么辦呢,叫你做品牌吧,你會瞪大眼睛,我企業規模這么小,資金實力這么弱,可行嗎?
諸位,做品牌這個東西是不是很難,是不是一定要有時間的積累和歲月的沉淀,是不是一定要花費大量錢財做廣告?不是!我現在就來告訴你,中小企業很據當今的情況,完全可以從現在開始,變“三無”為“三有”(有賣點、有模式、有服務),另外,還要做好下面三件事,傍大樹、編故事、加情感,當然,這是個框架,細節內容因為已在之前文章中有過多次敘述,不再重復。
如今的許多中國企業,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競爭,仍帶著深深的“草根”習性和思維方式。
本文發表于博銳管理在線| https://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164490 | 41
說中國企業從管理到產品都具有“草根性”,主要有兩個特性:一是繁殖能力強,二是抗風險能力弱。父帶子入行,師傅帶徒弟入行,合伙人相繼各自獨立,經銷商轉變成生產商等等方式。
中國企業在各個領域中發展雖然短暫,但細胞裂變式的發展,使得中國各個行業“人滿為患”。為博什么銳許多管企業理都是在短壽線命?。
數十年的時間里,一些企業發展起來了,更多企業卻銷聲匿跡了。
記得北京有位企業老板經常說:“一個企業時刻具有風險,一不小心就死掉了;十多年來,眼見著身邊的一些企業沒有了,行業‘熬’死了很多人。”
這難道是大多數企業的宿命?
由于許多行業入門容易、經營困難的特性,使得一些實戰能力強的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如今很多企業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處在“上不去”和“下不來”的階段。產品越做越精,可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差,投入與收益比,一年不如一年,企業缺乏持續的盈利能力。由于市場競爭的壓力,使得原來就缺乏基礎沉淀的企業變得越發浮躁,企業經營過分注重既得利益,產品銷售靠促銷活動或價格打折,產品靠“COPY”。很多企業如同“熊瞎子掰苞米”,每次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就等于是對以前產品的否定。企業雖然在不斷否定中發展起來了,可是企業自身無法形成穩定的產品風格和體系;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老板們突然發現企業的上升乏力。
由于成長速度快,使得多數企業缺乏基本沉淀,企業在做大的同時,老板們也漸漸地“不會玩兒了”,為產品的銷售發愁,為發展和管理經銷商犯難;雖然很多企業十分清楚自身的問題,可就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真正遇到了用錢都解決不了的事情。
什么是用錢都解決不了的事情呢?就是企業的產品營銷能力。誠然產品是企業存在的理由,也是企業成功的根本,無論企業的競爭環境是處于成長期,還是成熟期,甚至是當市場處于衰退期,也會有源源不斷的有新的產品出現,但只有為產品尋找到出路并成功的進入市場,這才是企業百年長青的基礎。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