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生命力
把握模仿的生命力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企業應該對合適的標桿進行深度、系統性模仿并深入體會,進而針對先行者的不足,開發更為完美的產品或商業模式。
德魯克說過,企業的兩大使命是創新和營銷,這句話被企業界人士視為圭臬。但是,我們恰恰忘記了德魯克對于創新的定義——創造消費者。創新并不是革命,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一味地為創新而創新,成功的概率很小。企業并不需要成為所謂的創新英雄,企業需要的是在市場上獲得最終的成功。 成功者首先是優秀的模仿者
福特發明了汽車,但時至今日,福特并不是汽車業的老大,金融危機的時候,福特甚至掙扎在破產的邊緣;施樂創造出了全球第一臺復印機,但它早已被佳能等日本企業打敗;IM的先行者是ICQ和MSN,但在中國市場這一行業的老大是它們的模仿者QQ;eBay是全球電子商務行業的第一,淘寶曾經是它的模仿者和追趕者,可現在,eBay在華的業績根本無法與淘寶相提并論;同樣,雅虎也被它的中國模仿者們徹底擊敗。
即便以國家戰略而言,日本、韓國的起步也是模仿歐美,日韓之前又發明了多少東西呢?它們在經濟上大步追趕歐美的時代,正是模仿最為瘋狂的時候。中國的起步同樣是模仿歐美日韓,并且做到了總成本領先。其實,這種策略是被證明了的最快取得成功的方式,現在大力提倡“中國創造”是值得商榷的,創造本身需要一個過程,模仿都沒學會,又談何創造。模仿就是一種系統性的學習,每個人從小學習,難道不是在模仿嗎?
模仿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恰恰相反,好的成功者首先一定是個優秀的模仿者。我們今日都在以喬布斯為楷模,實際上,他的產品走的都是模仿路線,抄別人的創意,在創業之初,他甚至是個剽竊者。喬布斯的杰出之處,恰恰在于能在模仿中創新。
在中國,凡客也并不是第一個通過網絡銷售服裝的公司,第一個這樣做的是PPG。PPG的商業模式曾經獲得過不少與創新或是最佳商業模式有關的獎項,但它最終沒有成功,敗在沒有節制的廣告費用上。在起步之初,凡客的產品和PPG極像,甚至廣告風格也很接近。不同的是,在深度模仿的基礎上,凡客更加優化了供應鏈,在廣告投放上也沒有像PPG那樣大量使用平面媒體,而是使用了CPS。今天,PPG已煙消云散,凡客卻是如日中天。
凡客走的正是商業成功者通常所走的路子:首先找到一個合適的標桿,然后進行深度模仿,接下來就要發現這位“先烈”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造,最后誕生出更為卓越的產品和商業模式。 在快速消費品領域,娃哈哈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它從不爭當“先烈”。娃哈哈在礦泉水、茶飲料、八寶粥等領域做到了行業翹楚,但它不是第一個做這些產品的公司。模仿策略已經被娃哈哈視為制勝法寶:首先,它不需要去試探所謂創新的產品能不能創造出新的消費者;其次,它能在先行者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對產品進行有效的改進;再次,它能發揮自己所長,對先行者的軟肋進行攻擊。
模仿和抄襲不同,抄襲只是邯鄲學步般地跟進,但模仿是一種深度學習。從這個意義上講,模仿可以被看做是創新的一個必經階段,說得更干脆一點就是,大多數的創新是在模仿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沒有模仿就不會有創新。而創新的本質,大多不是基于新技術,而是為了更貼近消費者,更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深度模仿者的特質 商業史上大多數的成功者是深度模仿者,即系統性的模仿者,這和單純的抄襲是不同的。一些不成功的中國服裝企業,大多僅僅從款式、外觀上模仿歐美領先品牌,這就是簡單的抄襲。并且,這些公司只是盯著市面上的流行產品,什么好賣模仿什么,沒有固定的學習標桿,風格上也因為什么都抄而顯得很混亂。這些做法,都使得模仿只能停留于表面,并沒有深入到這些領先品牌的核心——它們的供應鏈運營、品牌管理和設計理念。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