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重啟歐盟市場:路漫漫其修遠兮
從4月1日起,歐盟正式取消對中國皮鞋征收16.5%的高額反傾銷稅。自2006年歐盟正式對我國鞋企征收高額反傾銷關稅,當反傾銷征稅期滿后,2008年歐盟再次發起復審,決定將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直到2011年3月31日。
對此,部分出口歐盟鞋企紛紛表示,由于此案終于完結,最近訂單已經迅速增長,耐克等一批巨頭紛紛向中國鞋企增加歐盟市場的皮鞋訂單,相信我國皮鞋將迎來新一輪的青春期。
然而專家卻提醒:"盡管反傾銷稅取消了,但歐盟正在尋求包括貿易補貼、市場準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管制措施,在很多方面仍有一些后續問題和準備,并且已經著手對中國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查。"據了解,歐盟對中國鞋業的調查主要有5個方面。一是監控所有進口到歐盟的中國皮鞋的數量,每周把數量向歐洲鞋業聯盟進行通報;二是使用強制性的產地標簽,防止一些假冒原產地的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主要針對鞋類產品;三是對可能違反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嚴格控制;四是歐洲鞋業聯盟呼吁歐委會敦促中國政府開放高端市場,同時進一步開放零售市場,希望能在快速增長的消費中獲利;五是對中國出口的相關政策,尤其是反補貼的政策更加關注。
鞋類貿易是中國與歐盟之間最具爭議性的貿易問題之一,而潛在的貿易“地雷”促使我們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中國鞋的出口之路該怎么走?
目前中國鞋在國際市場除品牌知名度不高外,價低質好,款式適宜,深受各國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中國鞋產品在國外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使得歐盟一些制鞋企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憂慮。如今,世界鞋類生產商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以中國、越南等國為代表,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在世界鞋業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第二類以美國為代表,本國的制鞋業所剩無幾,以品牌輸出為主;第三類是以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為代表的傳統制鞋大國,這些國家正逐漸喪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可又不想放棄制鞋業這塊領地。
業內人士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產業協會為保護本國產業,頻頻發布中國鞋進口數量激增的消息,造成歐洲內部制鞋業的恐慌。實際上,這種恐慌大可不必。歐盟作為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不僅能在貿易發展中互惠互利,歐盟鞋企還將會通過中國鞋業的發展而獲得有利的發展機會。國際觀察家指出,中歐在鞋產品進出口問題上應該化解矛盾、優勢互補、共享機會。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鞋企對歐盟鞋類產品出口正面臨新形勢和新問題。一些矛盾正在比較尖銳地表現出來,并很有可能出現對中國鞋企不利的局面。歐盟目前仍密切監控著中國鞋,是否不再有新的貿易壁壘來控制中國鞋類出口的增長,我們不得而知。目前,中國皮革協會正在呼吁中國鞋企密切關注歐洲市場的變化,加快產業調整,提高民族品牌在世界制鞋業中的影響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一些歐洲鞋企著眼于短期利益,目光有限,他們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可能有誤解。其實,越來越多的外國客商已經看到,中國是機會而不是危機,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的是溝通與合作,而不是設限和封閉。
如今在國際視野中,中國已經擁有了大國的風范。
在與國際市場的交往中,我們首先不要忘了這樣一個事實,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的規則之下,允許充分利用規則獲取利益,但規則一定是要互惠互利保護雙贏的,這樣才能均衡。不可否認,我們的一些鞋商在外之所以不斷遭到不測就是游戲規則沒有合乎基本要求。從宏觀上來看,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已經使中國對外貿易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國際經濟摩擦的時代,如何正確和理性應對,很難一言以蔽之。專家認為,目前以鞋類產品為代表的輕工業普遍存在研發設計能力弱,缺乏跨國品牌,產品檔次不高,自主引導市場消費能力弱以及出口增長主要依靠價格競爭和數量擴張等問題,這不僅制約了我國鞋產品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也極易引發國外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指出,中國企業應該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或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不是做大做強,而是做強做精。"中國制鞋行業龍頭企業、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表示,"中國鞋必須提升自己的實力,盡快打破低成本競爭的舊格局。"他分析道,中國鞋必須練好內功,提高自身工藝和管理能力;以國際化思維,用國際化人才,讓企業品牌走出去;塑造品牌,讓自己的品牌超越文化、地域、民族、國家的界限。
反傾銷是各國都在使用的貿易保護手段,即使是發達國家之間也在不斷發生。中國制鞋業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有條件也有能力向更高層次邁進。因此,我們的企業要努力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長遠來講,還要提高自身的市場經濟意識,學習和運用WTO規則。而對企業來講,更重要的則是練好自己的內功,如奧康集團在與意大利第一品牌GEOX公司的合作過程中,虛心學習"狼"的本領,掌握國際品牌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因此,扎扎實實地重塑中國鞋業的良好形象,用過硬的質量、合理的價格和國際化的品牌參與世界大市場的競爭,是中國鞋企目前應當重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