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評價優劣的惟一標準——中國服企上市的利與弊
核心提示:上市只是部分企業長期發展中的階段性目標,其長遠發展還是要依賴于服裝品牌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現在,很多服裝企業都希望借助上市的東風,把自己送到資本市場的康莊大道上,一躍成為業界翹楚,贏得盆滿缽溢。在這些企業中有首次參與者,也有屢敗屢戰的沖刺者。其實,上市成功,也未必就是平步青云。上市之后,在資本市場中既有春暖花開的溫馨與喜悅,也有數九寒冬之煩惱。境遇之所以不同,由多種因素決定,但企業自身的實力和管理是否規范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想上市的企業先要內修外練,做好功課。將來上市后不論是盛宴,還是漩渦,都將經得起考驗。
上市的甜美誘惑
縱觀服裝企業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上市熱情,究其原因財富的示范效應不可小覷。因為多數已經上市的服裝企業不僅名利雙收,甚至躋身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如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建2010年以31億美元的身家,再次入選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307位。而且通過上市,很多企業由民營變為公眾公司后,在公司治理、規模擴張上都有了比較明顯的優勢。
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6月上市,上市后的前三季度就凈賺了1.26億元。聯發股份證券部負責人表示,上市不但規范了公司治理,更重要的是融資加速了公司品牌營銷網絡體系建設,幫助公司向自主品牌企業轉變,獲得新的贏利點和未來快速發展的機會。而且除了融資,成為上市公司之后,會獲得相應政策優惠和重視、提升對外洽談的資本、增加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機會等。
企業急需上市的另一誘惑是民營企業可以在融資方面擺脫銀行貸款束縛,IPO(首次公開募股)、增發、配股等多種融資方式,保障了資金源源不斷的后續供給。而且股民、券商、機構等都可以輪番成為傳播品牌影響力的免費平臺,為企業開拓“大規模、多品牌”的模式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引起國際資本的關注。
此外,上市對企業來說還可以提升品牌影響力。利郎公司在香港上市后,利用品牌運營經驗和上市契機迅速推出子品牌L2,并開設新店,開辟多線戰場,圍繞上市以及上市一周年進行“事件營銷”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利郎公司品牌總監聶文說,未來渠道擴張與品牌傳播是重心,利郎同樣需要國際口碑,選擇在香港上市也是考慮到國際資本的關注。
普華永道資本市場服務組合伙人劉磊介紹,“在上市的過程中,需要把企業歷史上所有的事情,包括存在的問題全部拿出來進行重新審視,看其是否符合上市的要求。所以,上市也是對企業重新評估的一個過程。綜合而言,上市對于企業品牌推廣、形象提升以及業務推廣的作用都非同小可。”
從服裝企業的上市熱情就可以推斷出,到目前為止,多數服裝企業上市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了風險因素,所以重視遠期發展的企業,無不希望借上市之力,獲得融資和規范化運作的雙重利好。
上市不是惟一標準
盡管上市對服裝企業有著諸多利好,但UTA時尚管理集團總裁楊大筠認為,上市并非評價服裝企業優劣的惟一標準,其對于做個性化和高端品牌,如例外、瑪絲菲爾或具有原創性質的女裝品牌影響就不是特別大。
具有原創意義的高級女裝品牌,它們更多的是通過在消費者中形成一種偏好和認知后,再做品牌延伸,比如瓦倫蒂諾就是遵循了這樣的發展道路,將品牌延伸到香水和化妝品領域。
但對于大眾化的品牌,特別是需要量產和規模化的企業來說,上市的影響則較為明顯。好處是通過融資,這類企業能在終端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弊處是企業上市不是一次性融資,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融資,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會不斷稀釋自己的權益。外圍的股東進來的越多,原始控股人掌握的控股比例就越少,其創始人對于品牌的控制力就會越來越弱。如香奈兒本人沒能擁有香奈兒最大的股份;佐丹奴在決策中還需要尊重投資商的意見。
而且做時尚這一行,品牌做到一定年齡的時候,也會跟人一樣老化、體力衰退,這時需要重塑形象,品牌才能繼續走下去,這也意味著需要時間進行品牌轉型。但對于一個上市公司來說,董事會和投資商肯定不希望看到這一結果,他們希望看到業績每年都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增長。如果有人提出馬上增長的計劃,另有聲音提出來要虧損兩年后再增長,多數投資商會選擇前者,而這樣的結果使品牌有可能從優秀,最終淪為被消費者拋棄的品牌。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