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質量提升為核心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2010年工作總結和2011年工作計劃
2010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處在理事會領導下,圍繞“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的基本要求,以“科學規劃”為主線,注重推動全行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提升經濟發展活力,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一、做好具有戰略性、開拓性的重點工作
協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將2010年確定為行業“科學規劃”年,并明確了三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一年來,秘書處認真組織落實理事會決議,三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編制完成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輕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精神,有效指導行業“十二五”期間健康發展,全面提升行業綜合競爭力,協會啟動并完成了行業“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協會組織相關人員先后赴浙江、江蘇等地深入調研,召開專題會議廣泛聽取意見,多方收集信息進行核實補充。目前,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審議稿)已經完成,審議稿突出了“十二五”期間的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突出了結構調整和自主研發的主攻方向,現會同行業“十二五”科技開發指南一并提交本屆理事會審議。
(二)啟動“質量提升趕超工程”
為盡快改變行業產品質量、品牌影響力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明顯差距,協會于2010年策劃和啟動了為期三年的“質量提升趕超工程”。2010年工作的重點集中在基礎調研和制訂趕超標準等方面。協會組織專家深入零件制造、整機生產、經銷、下游用戶全面開展質量調研,掌握用戶的質量需求和產品質量存在的差距,明確質量攻關目標;組織人員編寫了行業《“產品質量提升趕超工程”工作實施方案》和《產品質量提升目標與要求》,就趕超目標、提升指標、保障措施與要求進行了明確。2011年協會將在此基礎上推動質量提升的攻堅與實施工作。
(三)開展“五十強經銷商評選”
2010年協會開展了首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五十強經銷商評選”活動。經過企業自薦、地方商會推薦、骨干生產企業推薦等方式,并經宣傳、申報、評定、公示等環節,最終,東莞市祥興針車有限公司等50家經銷商榮獲“五十強經銷商”殊榮。通過五十強評選、表彰、宣傳推廣等一系列措施,一批管理嚴格、信譽良好、社會責任感強的經銷企業脫穎而出,行業商貿領域企業管理和品牌建設工作邁出可喜步伐,行業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發展。
二、深入做好其他基礎性的行業重點工作
在完成重中之重的三項工作的同時,行業其他基礎性、連貫性的重要工作也在深入推進。
(一)有效開展行業技術進步促進工作
一是順利完成科技委換屆,組織召開換屆大會暨行業科技工作座談會。第四屆科技委將繼續發揮行業科技推動和科技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行業科技工作的各項機制和體制,創新工作思路,調動各種資源,落實重點任務,建設創新平臺,強化行業技術進步促進中心工作,著力提升企業科研能力,引導產學研結合,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二是積極推進“高效節能縫制設備”科技支撐項目的實施工作。2010年9月21日,科技部正式發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隧道式連續大型洗滌機組及高效縫制設備開發”重點項目課題申報指南,這是縫制機械行業第一個國家級科技開發項目,項目實施將有力推動縫制機械行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圍繞項目立項評審,協會于2008年開始至今作了大量工作,編寫了項目申報書、概算書和項目可行性報告,協調行業標準、興大豪等骨干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申報了“典型高效節能縫制設備的研發”和“高效節能縫制設備伺服控制系統的研發”兩個項目課題,并通過了科技部專家組的申報評審,現正等待正式下達項目計劃。
三是扎實推進行業各類人才培養工作。推進校企合作,目前北京工商大學已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上設立了機械系統動力學建模與仿真、縫制機械機電系統設計、縫制機械噪聲測量與分析三門課程,這是我國高等教育首次設置縫制機械專業課程,是行業人才培養的一次重要突破;此外,協會還聯系中捷、興大豪等企業,與北京工商大學共建產學研實驗室、建立學生實習基地、設立科研合作基金,推動校企簽訂了科研合作協議,同時協會在北京工商大學設立了獎學金,鼓勵高校學生開展縫制機械創新活動。加強職業教育,通過聯系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高專院校,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進一步完善行業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加快行業高、中、初級技能人才梯隊建設,滿足行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動知識更新,7月中旬在北京工商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成功舉辦了行業新技術應用培訓班,對18個企業的40名骨干科技人員開展了噪聲與振動控制、先進測量與先進制造等六項專業課程培訓,參觀了國內一流高校與研究所的技術、檢測中心。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總站內部建設,加快培訓機構設置等方式,完善行業職業技能工作體系,完成廣東、福建兩個基地的設立,以及上海培訓基地的改建,有效擴大了行業培訓和鑒定的規模和覆蓋面。
四是推動第二屆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活動蓬勃開展。通過改革行業技能競賽組織模式、完善賽事各項制度等方式,順利啟動和推進大賽活動,先后完成武漢、鄭州、青島、靖江、湖州五場職業技能大賽分賽區比賽,大賽的影響力及其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擴大。2010年,協會新發展培養職業技能考評員25名,累計為53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各級技能鑒定。大賽的成功舉辦是對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集中檢驗,是推動形成行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二)行業標準化工作順利開展
完成行業標準化“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完成了《縫紉機 啟動轉矩試驗方法》、《工業用縫紉機 計算機控制加固縫縫紉機》等16項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舉辦了一期標準化知識培訓班,完成全縫標委會換屆籌備和組織召開第五屆標委會成立大會。電氣分標委會組織開展了《工業用縫紉機加固縫紉機計算機控制器》等3項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開展了2011年標準制修訂計劃的征集和調整,完成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任務以及標準清理等上級部門下達的工作。
(三)積極推動分支機構開展工作
積極組織零部件專委會成員單位探索、拓展新的業務領域,組織召開了2010年協會零部件專業委員會年會,積極探討和推動行業熱點、焦點問題的解決,發布《關于在新形勢下加強整零合作的意見》,使零部件專委會工作不斷深入。
完成協會電子電控專委會換屆,成功舉辦行業機電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完成了機電一體化優秀論文征集評選工作。
認真開展商貿委換屆工作,通過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信用建設實施辦法(商貿版)》,成功舉辦了第四屆行業市場發展論壇。
針對電機產業的發展狀況、節能化產品發展趨勢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需求,為了加強對該產業發展的引導,協會于10月19日在浙江組織召開了縫紉機電機行業發展座談會,組織行業主要電機企業就如何推進縫紉機電機結構調整和加快節能產品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對進一步提升縫紉機電機行業的發展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