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濤聲依舊看變化
距離開展還有半年時間,CISMA2011已經早早提前預熱。人氣旺盛,參展踴躍,攤位申報火爆異常,就規模而言,本屆展會有望再創歷史新高。作為一項國際性、連續性的展事,展前展后,人們總會習慣性地作一些對比:橫向比,與每況愈下或幾乎淡出的、曾經的“國際行業三大展”相比,CISMA已呈一騎絕塵之勢;縱向比,創展20多年來 的CISMA年年有長進,屆屆皆成功,顯現了極其良好的成長性。然而,今天我們不再停留于僅僅對展會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等統計數字的簡單比較。 展望CISMA2011,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透過千姿百態的展品,我們還將看到更多和更深刻的變化。
變化之一: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更強
同上世紀80年代后期行業結構調整后,一大批企業相繼“關停并轉”和90年代中后期亞洲金融風暴后,行業格局的急劇變化相比,遭遇全球金融危機打擊的縫制機械行業處驚不懼,安度危局,整體實力并沒有受到重創。從蕭條到復蘇,全行業能夠很快乘勢而上、進入新一輪發展的事實說明,持續整整二年的“冬眠期”后,縫機企業通過強身健體,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普遍得到了顯著增強。前兩年的危機對行業的沖擊程度,不可謂不重。然而,重壓之下,行業不僅陣腳不亂,而且底氣更足。這進一步表明:經過“十五”和“十一五”時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行業的技術進步已經跨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物質基礎更加豐厚堅實。本屆展會上,經過風雨洗禮的縫機企業將展現其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CISMA2011將是一屆催人奮進、堅定前行的盛會。
變化之二:行業經濟運行周期演變——更快
從上屆展會低調的運作到本屆展會高姿態的招展,毫無疑問是行業經濟由衰變盛的背景所使然。如果說眼下宏觀經濟的復雜性在于未來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話,縫機行業的不確定性則在于自身經濟運行波動性的加劇,即周期趨短、振幅趨大、變化更快。面對這一變化,行業的贏利模式和市場模式等已經并還將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變化將突出反映在產品創新能力、市場預測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等諸多方面,并涉及到企業的經營決策、生產組織、質量控制和資源調配等幾乎全部的流程。兩年一度的CISMA也許并不能覆蓋行業經濟運行的一個完整周期,但它作為無法替代的一個重要視窗,有著前瞻性強和信息量大的獨特優勢。無論行業經濟處于上升還是下走的波段,以變應變是企業不變的選擇。CISMA2011將再次演繹“快魚吃慢魚”的生態規則。
變化之三:產業鏈內部相互依存度——更高
CISMA為零部件企業單獨設立展館并非第一次,但可以肯定的是,零部件展館的“被重視”將成為本屆展會的一大看點。零部件在縫制機械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從理論上講早就有了充分肯定的結論,但又往往停留于“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困難時不要”的尷尬狀態。始于去年春天的那場“零件荒”,才開始真正讓全行業心悅誠服地在實踐中加深了對其重要性的認知。同時,重要的是經歷了這次沖擊,更讓全行業見微知著,進一步強化了產業鏈的概念,并把打造全面的產業鏈競爭優勢真正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
隨著產業發展的日趨成熟,產業鏈內部上下游環節之間的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所謂“鏈”者,即關聯度、系統化和完整性,產業發展說到底就是產業鏈的同步全面進步,任何環節都缺一不可。這幾年整零之間、產銷之間等等爭相結成戰略同盟,便充分體現了這種趨勢。以此為基礎,CISMA2011有望成為產業鏈協調發展、合作共贏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