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兩岸合作 深化產業對接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簡稱海博會,英文STCF2011)于4月21日在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閉幕。據博覽會組委會公布的數據統計,為期四天的博覽會意向成交總額達87.5億元,較第十三屆的78.13億元增長了12%。本屆博覽會接待觀眾總數達17.6萬人,其中專業觀眾為2.29萬人,較上一屆均有增長。
本屆博覽會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臺灣紡拓會、臺灣針織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制衣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毛衣編織工業同業公會主辦,泉州市人民政府、石獅市人民政府承辦。
今年是兩岸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第一年,本屆海博會進一步突出了對臺特色,凸顯對接“大三通”、 加強兩岸合作主題;進一步突出休閑主題,充分整合和發揮閩派紡織服裝產業鏈的集群優勢;進一步發揮各協會的積極性和主角作用,舉辦以產業合作和產業提升為主題的配套活動;充分體現展會的專業水準,實現了提高辦展檔次、充實展覽內涵、展覽效益的最大化。
展覽規模進一步擴大
本屆海博會規模大,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主展區三大展館面積4.5萬平方米,形成服裝、面輔料及紡織服裝機械“三位一體”的展覽格局。展館設展位3000個,展位數量較上一屆增長了8%,參展企業達570家,較上一屆的410家增長幅度超過28%。其中臺灣企業展位達650個,占總展位的21.7%。
博覽會展館之一的石獅名牌服飾聯銷中心,于海博會開幕當天正式開業,云集了石獅一線品牌和國內頂尖設計師品牌產品。展覽面積5000平方米,共有40家以石獅服裝服飾名牌企業為主的46個品牌進駐。海博會后石獅名牌服飾聯銷中心將作為集中展示石獅優秀品牌形象的重要平臺,以及行政接待參觀及旅游采購的定點窗口,發揮集群優勢特色,進一步推動石獅服裝品牌建設。
機械展館是海博會規模最大的展區,該展館設立于石獅市紡織機械設備專業市場,浙江新杰克、勝家縫紉機、上海和鷹科技、百靈達、臺灣合同染機、瑞比染機,韓國大林品牌的先進機械設備參展,一些新型技能科技設備成為本屆海博會的亮點。
突出兩岸特色 深化產業對接
本屆海博會“兩岸”特色突出,臺灣參展企業達87家,較上一屆的53家增長了39%。臺灣紡拓會組織歷屆規模最大的參展團,臺灣制衣工業同業公會、臺灣針織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毛衣編織工業同業公會也都組團參展。臺灣部分服裝和面料經銷商屆時也赴會采購。
組委會還舉辦項目招商、臺灣時尚品牌聯合發布和紡織機械、縫制設備新品發布會等經貿活動,臺灣方面則提供高科技項目與內地企業對接,以推動兩岸業界在面料業、紡織機械業和市場建設方面合作共贏。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