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利水平等四因素困擾縫機業發展
自2010年3月以來,我國縫制機械市場需求有增無減,縫機業復蘇腳步越來越快,甚至部分企業的產銷已經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用工緊缺、招工難、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以及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零部件企業因利潤緊縮導致了其產能恢復緩慢,這些成為近一段時期制約和阻礙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復蘇和發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雖然自2010年初到今年一季度,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實現強勢復蘇,取得了空前的好成績,但透過企業反映最為集中的熱點問題,我們更應該看到一些很可能影響企業、行業長遠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困擾因素1———企業贏利水平下滑
2010年,受資源短缺、缺工、限電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縫制機械零件毛坯、零部件、機殼等產能無法較快提升,出現供給不足的狀況,導致整機生產企業因缺件而階段性停工現象較為普遍。
與此同時,由于社會勞動力、生產資料價格的全面上漲,整機、零部件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部分整機和零部件企業調查統計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0年我國縫制機械企業的用工成本平均上升20%-25%,原材料成本平均上升25%-30%,其他成本上升了15%左右,但行業大部分零件維持原價,部分關鍵零部件價格平均僅微調了3%-5%,整機價格提價比例僅為2%-3%左右,仍無法有效地消化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的快速上漲。
目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整體贏利水平普遍下滑,骨干企業平均凈利潤僅為6%左右,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困擾因素2———零部件行業亟待轉型升級
2010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零部件企業用工缺口進一步擴大,企業技工缺口平均為15%-30%,而受此影響,零部件企業產能難以快速恢復和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行業零部件企業的訂單完成率平均為70%-75%,企業急需進行有效的技術改造。
而另一方面,由于生產成本的大幅上揚,產品提價困難,貨款回籠周期較長,零部件企業利潤下降,企業再發展和再投入的信心受到較大影響,對市場的觀望氣氛濃厚。據中縫協對20家零部件企業的調研分析,2010年零部件企業平均用于裝備更新和改造投入的金額僅占企業總產值的3%,投資金額平均為90萬,平均購買新數控設備4臺到7臺,難以滿足當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裝備自動化升級和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的迫切需求。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