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貼上“高科技”續寫體驗經濟
次時代,即高科技時代。在次時代當道的今天,高科技在很多領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高科技將如何全面而有效地與時尚產業進行跨界合作?服裝品牌營銷是否也應該貼上“高科技”的標簽?跟上高科技發展的步伐?這是現階段全行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本期將從品牌終端營銷入手,圍繞如何更好地讓高科技服務于服裝終端營銷體系展開探討。
鏡頭一:一位身材姣好的美女站在一個酷似電視機屏幕的鏡子前面,她點擊鏡子左邊的“手袋”選項,鏡子右邊隨即顯示出一些不同款式和顏色的手袋。
鏡子里的她隨手拿起一款紅色的包包,配上了一條長長的珍珠項鏈后,她又試穿了好幾件小禮服。
當鏡頭轉向真實世界時,這位美女手里其實什么都沒有。不過,在剛才那面鏡子里,她已經選好了一身的服裝和配飾。只需要把選好的產品放進虛擬的購物車里,幾分鐘之后,她就能到收銀處結賬走人。
鏡頭二:在一個品牌旗艦店里,一位顧客自顧自地閑逛。他的身邊沒有緊隨其后的導購,沒有不絕于耳的推銷話語。
他從貨架上取下心儀的服裝,看到貨架邊液晶屏顯示出對應的品名、尺碼、價格等基本信息;拿著它們走到“魔鏡”前,他能目睹“魔鏡”呈現的360度虛擬衣著效果,甚至是多件套搭配的綜合效果;而到了試衣間,還可以點擊互動液晶屏,了解推薦搭配,選擇增添或更換服裝,店員收到信息,會直接將它們送至試衣間……
高科技服裝店已經出現,相關的技術和設備也已進入服裝零售終端。看到一些we的文字和視頻后,一些人驚呼科技改變生活,一些人則認為高科技雖好,但未必能夠達成一個產業的真正普及率。
近年來活躍于影視制作、互聯網新媒體、時尚科技等行業的盧曉康卻堅信:時尚與科技的結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符合時尚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
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視碩士、美國西北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盧曉康如今是上海一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這些年來一直在探索將藝術、時尚和科技融為一體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
真正影響消費者的是體驗而非眼球
一些時尚購物網站已經在購物商城使用3D虛擬試衣軟件,樂觀者認為這解決了網上購買衣服不能試穿的問題,是科技給生活帶來的超級便利;悲觀者則認為,3D顯示技術只能成為某些產品提升用戶體驗的方式,不能成為未來主流的購物方式。
而盧曉康認為,智能試衣鏡、網上3D虛擬試衣這樣的科技產品,給零售商帶來的最大作用就在于“體驗”二字。
美國學者約瑟夫·派恩與詹姆斯·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提出體驗經濟的概念,作者認為體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后的第四種經濟形態,體驗將成為產品和服務以外的全新提供物。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