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進入多元化時代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迎來下一個“五年”,也就是“十二五”。在“十一五”即將結束之際,我們特別走訪了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中國市場學會流通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陳海權等中國流通產業相關行業協會領導;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有法、常熟服裝城管理委員會主任潘云來、北京百榮世貿商城總經理徐國珠、天虹服裝城總經理徐為民、錦榮商貿城董事長王建勛等大型服裝專業市場老總;知名行業專家北京中盟創意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寶鋼,請他們一起回顧中國流通產業走過的“五年”,共同展望即將到來的“五年”。
我們發現,中國流通產業,尤其是在零售、服裝流通渠道各個環節中,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均以智慧的思維和學習的精神,堅持內需主導型發展戰略,在產業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模式發展創新、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增長。
可以說,即將過去的“五年”是打基礎、求發展的“五年”。而即將到來的下一個“五年”,將是中國流通產業展翅騰飛的新時代!
零售百貨 拉動內需 擴大消費
“十一五”期間,我國消費零售行業發展穩健。五年間,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5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9.3%左右,大幅度超過11%的既定目標。
多區域經濟發展帶“火”零售業
分類別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可選消費品增長強勁。“十一五”期間主要商品年復合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而可選消費品,如服裝、金銀珠寶類及與房地產聯系緊密的家居產品等增長強勁,年復合增長率在40%左右,大幅度超過食品等基本生活需求增速。
分區域看,“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區域的第二和第三梯隊增速快于傳統第一梯隊經濟發展區域。2006年-2009年,沿海次級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的年復合增速最快,較“十五”期間年復合增速分別增加了8%、7%、9%。
在“十二五”確定“擴大內需”、“讓低收入階層有能力消費”基礎上,必需消費品,如食品飲料以及紡織服裝、日用品等可選消費品,如服裝等在“十二五”期間的銷售額增速將超過“十一五”期間的年復合增速,預計年復合增速將在25%以上。
多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人均收入增加,百貨類的業績彈性大于超市類。經濟發展區域中的百貨類龍頭企業、控制網絡終端、極易復制擴張的企業,及在行業向好大環境下有能力繼續擴張和整合,享受渠道下沉、產業升級的企業的業績會有較大增長。
“調結構”崛起“大消費”
消費的崛起主要是從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待的,因為過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凈出口及投資。在目前這樣的國內外背景下,這樣的發展戰略勢必越走越窄。大消費概念板塊包括零售百貨、服裝等,擴大來講是包括內需的方方面面。
展望“十二五”,預計在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左右的前提下,最終消費率將從2010年的48.6%提高到2015年的55.0%左右;遠期目標是到2020年,最終消費率達到65%左右。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政府需要在兩方面做出重大決策:一是調整收入分配(包括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擴大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提升公共服務等);二是加快城鎮化,最重要一點是農民工的城市化。2億人口的落戶、穩定就業、進入保障,這將形成大量新增需求,這其中還要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承載能力。
電子商務 新興渠道 來勢洶洶
服裝電子商務雖然已有十多年發展歷史,但之前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07至2008年間,中國服裝電子商務步入爆發式增長時期,服裝服飾也成為網購的第一大類商品,交易額躍居各類商品首位。
在此之后的幾年時間里,隨著各地政府不斷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扶持力度,電子商務市場和互聯網技術自身的日益成熟完善,以及網民群體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傳統服裝品牌、傳統百貨商場、批發市場投入資金和精力開拓這片未知的藍海市場。與此同時,各類從互聯網起家的網絡直銷品牌,B2C、C2C購物網站正以火箭般的發展速度,領跑中國電子商務產業。
2006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為 312 億元,其中服裝類別為35.4億元; 2007年全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增長了90.4%,總成交額高達561億元,其中服裝類別為75.2億元;2008年全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達到1257億元,其中服裝類別為171.1億元,2009年全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達到2586億元人民幣,其中服裝類別達到305.2億元。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網絡購物規模基本達到去年全年水平,預計全年可達5000億元,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突破1億。截至今年6月份,國內個人網店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家,且增長迅猛,預計今年年底網店數量將達到1300萬家。
C2C模式發展或遇瓶頸
中國C2C市場格局基本穩定,淘寶網一家獨大,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拍拍網次之,易趣位列市場第三。
淘寶網以其免費和低價策略吸引了大批商戶和網購消費者,從而締造了C2C的神話。2006年中國C2C總體交易額為230億元,其中淘寶以65.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2009年第2季度中國C2C網上零售市場交易額達到528.89億元,同比增長達106%,環比增長20%。而到2010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2893億元。
B2C行業發展如日中天
2007-2008年是服裝電子商務的爆發年。一方面,在過去幾年C2C平臺的市場培育下,2007年服裝成為網購第一大品類商品;2007年5月馬云在淘寶上推出B2C業務淘寶商城,扶持國內中小企業網上零售,更為傳統服飾企業提供了電子商務商機。京東商城、當當網等B2C企業也迅猛發展,無疑是對傳統實體賣場的挑戰。如今越來越多的線下品牌進駐到B2C電子銷售平臺,希望通過分到網絡市場中屬于自己的一杯羹。歷經三年的發展,淘寶商城以獨立域名出現,這標志著淘寶正式加入B2C市場競爭。
相比較之下,李寧、佐丹奴、達芙妮等一批擁有自己電子銷售平臺的傳統服飾品牌,在這場電子商務市場爭奪戰中,顯得更為主動。
與此同時,諸如檸檬綠茶、阿卡、裂帛、歐莎女裝等原來在淘寶網上“小打小鬧”成長起來的賣家漸漸發展壯大,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品牌、設計師、企業文化以及工廠,從“草根”進化為航母級的超級大賣家。“淘品牌”的出現其意義遠不止對于網絡銷售模式的肯定那樣簡單,更是一種新型市場格局的誕生。
另一方面,2005年出現的PPG開創了男裝直銷的新模式,發展至2007年,其網絡直銷模式漸受熱捧,大量男裝直銷網站出現,VANCL接機嶄露頭角,如今的PPG早已關門,而陳年創辦的凡客已于2009年迅速成長為中國網民所熟知的互聯網時尚生活品牌。接著,332襯衫直銷網、購鞋網等一批網絡品牌與其前呼后擁,高調將網絡直銷品牌進行到底。而網絡男裝品牌MasaMaso和網絡內衣品牌蘭繆,更是把店鋪從線上開到了線下,通過進駐高端商場,再次用事實證明了來自網絡品牌的實力。
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B2C的時代。
傳統渠道觸網“水土不服”
鑒于電子商務網站帶來的高回報和杰出的發展前景,很多服裝批發市場也“坐不住了”在紛紛建設自己獨立的電子商務網站。2008年,四季青與阿里巴巴正式開展戰略合作,成立了四季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駐阿里巴巴中文站平臺,成為首家阿里巴巴專業市場用戶。同年,漢正街電子商務網正式開通。2009年,石獅服裝城電子商務平臺正式上線,隨后,中國常熟服裝城電子商務平臺緊跟上線。雖然各種專業批發市場的電子商務發展得熱火朝天,但卻鮮有成績,大多只是對市場起到了宣傳推廣的作用。
除了傳統專業市場,百貨店也不甘寂寞,紛紛加入網絡大軍。2006年,王府井百貨旗下的門店之一雙安商場的雙安網上商城正式開通;三個月以后,百聯集團在以電子商務基礎上成立了“百聯E城”;2008年,當代網上商城項目與當代商城迎來店慶三十周年之際完成并開通試運行。雖然不斷有百貨店加入電子商務大軍行列,但這些傳統百貨業的大佬們似乎在這網絡這個跟以前相比全新的生存環境中表現得有些“水土不服”,影響力和規模遠不及他們在傳統市場中取得的地位。
C2C孕育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批發銷售一定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服裝批發這種面對專業消費者的電子商務市場仍未成熟,因此發展空間比終端零售商的B2C領域更廣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