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縫紉機的最高境界是“不研究縫紉機”
能為客戶帶來什么樣的增值,是標準產品研發的出發點
“研究縫紉機的最高境界是不研究縫紉機。”標準股份董事長李廣暉說,“研發人員應研究服裝工藝,從中發現需求并持續改進。”
其實,對于技術創新,標準股份正是向著這個方向發展。
研發新理念
GK335繃縫機就是研發理念轉變過程中催生出的代表產品。
經過市場研究,技術人員了解到,傳統繃縫機三根面線只能整體同時調整,而客戶用著不同的縫線,需要單獨調整;在縫紉過程中因為布料的需要,繃縫機不僅要能縫薄料,更要能縫厚料;服裝工藝紛繁復雜,不時出現的十字筋成為傳統繃縫機難以逾越的障礙;縫紉過程中,針距要有寬闊的調整范圍;不僅滿足普通縫紉,更要在一臺機器上完成滾領、折擺等縫紉動作……
經過細致的客戶研究,帶著這些問題,設計二部的技術人員沒日沒夜地投入到技術研發之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GK335新型繃縫機以嶄新的面目出現的客戶面前,8層層縫、12層層縫、過“十字筋”縫在縫速達到4800轉/分不跳針、不斷線,尤其是過“十字筋”時游刃有余,順暢地實現普通縫、折擺、滾領等各個動作,真正實現了一機多用。
“在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時期,‘標準’能夠集中人力物力對公司發展戰略進行梳理,敢于創新,敢于嘗試,表明了公司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對行業提振信心有很大的鼓舞作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對標準表示贊許。
而早在2009年夏,在標準召開的“戰略-品牌-營銷”管理咨詢項目論證會上,李廣暉表示:“未來發展必須要從技術創新、品牌差異化、快速反應三個方面構建公司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近兩年來,標準技術中心所有員工一直在努力轉變研發理念,致力于通過大量客戶研究豐富產品性能。
而當銷售部門將繃縫機需求信息反饋回技術中心之后,技術人員就立即組織人員去做市場研究,將問題匯總,然后再集中攻堅,最后實現產品創新。
構建新平臺
顯然,這需要新平臺支撐。
2009年10月,西安標準歐洲有限公司正式運營,是標準實施國際化戰略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件大事。
該公司是標準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個全資子公司,位于擁有百年縫紉機工業歷史的德國凱澤斯勞滕。
而凱澤斯勞滕則是面向歐洲、非洲市場的高端技術研發中心、差異化產品制造中心、營銷中心和客戶服務中心。
顯然,在這里,標準吸納了業內一批一流人才,使中西方管理理念與技術路線完美融合。
由此,依靠高效管理與強大的研發能力,GC6280等基于全新理念、具有多項自主產權的新一代直驅電腦平縫機完成試制。
同時,標準也加強了與國內人才的合作。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