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家的“碰撞”還太少
對話 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陳國強
經過上世紀90年代有生產就有市場的黃金時期,本世紀初營銷帶來銷售的繁榮時期,服裝產業在經歷金融風暴的洗禮之后,在經歷奧運會、世博會等文化盛事的歷練之后,已經進入全面構建品牌力量的時代。
與此同時,企業的領頭人們也從勇往直前的年輕創業者成長為運籌帷幄的中年掌舵者。與時代相關的壓力和與年齡相關的壓力,交織在一起,成為企業家每天都要面對的繁雜事務。
另一方面,企業家資源與財務資源一樣,是企業自身重要的資源和財富。企業家精神往往是企業的靈魂所在。如何正確紓解新的發展階段服裝業企業家所面臨的多重壓力?怎樣更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企業家資源?這不僅是企業家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現代企業制度形成過程中,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所要破解的課題。為此,本報特別專訪了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國強。
記者:在您看來,服裝行業企業家的壓力主要有哪些?
陳國強: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結構轉型,作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力量,中國企業家所面臨的壓力確實在與日俱增,甚至出現了一些英年早逝的遺憾,這不僅表現在服裝行業,應該說整個經濟中的企業家階層都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當然,作為重要的基礎民生產業和以民營企業為主的產業,服裝行業的企業家對社會經濟運行中產生的壓力可能會更敏感一些。
首先,是從短缺經濟時代進入國家競爭時代的產業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壓力。這其中既有經濟結構重構的挑戰,也有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博弈過程中所產生的壓力。當供小于求的時代成為歷史的時候,服裝行業的企業家迫切需要調整企業的戰略方向和組織結構,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提高中國聲音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其次,中國服裝企業走到今天,應該說,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產生了一批具有審美高度和市場價值的品牌。很多企業開始考慮百年企業的傳承和發展問題。在面對百年企業這樣的目標時,企業家不僅需要思考接班人的選擇、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顯而易見的現實問題,還需要考慮企業價值對于社會的影響力以及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等更為復雜、系統的問題。因為要做百年企業就不是簡單銷售產品,甚至超出了輸出品牌的范圍,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成為其重要的標識。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