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小鞋企身處發展“三大”高壓力
5月21日,廣東服裝、鞋業等行業中小企業陷入困境,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中小企業深陷困境,原因何在呢?據了解,原材料大漲大跌、勞動力成本上漲和匯率升值導致報價沒有競爭力,外單轉移東南亞;而內單受到一窩蜂爭搶,競爭加劇,是廣東中小型服裝廠和鞋廠大面積處于半停工狀態的雙重原因。
企業現狀
外單轉移一窩蜂搶內單
新塘是聞名世界的牛仔服生產基地。新塘會長湛學駒介紹稱,新塘的牛仔服加工廠有大大小小兩三千家,產品65%以上銷往海外,由于種種原因,海外訂單如今少了很多。
據增城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湛家和介紹,他旗下公司以前主要做外單,高峰時每月可以制造出口牛仔服30~40萬件,但是現在每月國外訂單只有3萬~4萬件。
他表示,原來來自美國的訂單是最多的,但最近幾乎沒有了,因為做美國單利潤本來就很薄,人工上漲加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后,報出去的價格客戶根本沒法接受,客戶就將訂單轉向印度和菲律賓等國家了。
梁先生是新塘一家中大型企業的老板,該企業專做中高端出口鞋,產品100%銷往歐美市場,他表示,今年3~5月份,訂單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因為根據當前成本核算后,企業報出的價格偏高,海外客戶接受不了。
中山三鄉鎮寶福橡塑制品廠的老板郭振華也表示,不少國外客商將中低端鞋的訂單轉向了越南、孟加拉和印尼等國家,只有一些生產難度較大的一線品牌鞋,仍然放在國內做。
湛家和表示,由于外單萎縮,大大小小的加工廠開始將重點轉向國內,一窩蜂做內銷,使競爭更加激烈。位于新塘大敦路的柒哥服裝廠一直專攻內銷市場,據其合伙人之一的閆敦全介紹,以往企業一年出100多萬件牛仔服,如今一個月只能出3萬來件。
壓力一
勞動力成本大漲
談及導致目前困境的原因,企業抱怨最多的一是工價大漲和招工困難,二是原材料飆升。本報記者在新塘采訪了多位中小企業主后了解到,盡管工價上漲,但是招工難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湛家和表示,去年該廠工資漲了15%,今年又漲了17%,光是人工成本最近兩年就漲了30%以上,但并不能解決招工難的問題,不少工人不愿在廠里長期待下去,寧愿沒錢花了就臨時進廠包一點貨做,做完領到現錢就走人,這在當地被稱為“草根”。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