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政策導致中小鞋企上演曲折“舞”曲
現如今銀行早已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從明朝中葉的錢莊、清朝的票號發展到現在遍布中國大地,銀行可謂是經歷了風風雨雨,同時在與企業的密切合作中早已身處“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隨著經濟環境不景氣和眾多企業雨后春筍般的扎堆興起,銀行儼然變成了決定企業成敗的最主要因素。
另類融資別無選擇
2008年浙江30%的民營企業倒閉或面臨倒閉,與此同時,溫州的企業似乎業在經歷著垂死掙扎。“上并沒有這樣嚴重,你們有必要去澄清一下。”溫州金點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最近溫州確實有不少的中小企業停產了,但是這些企業主動停產或縮小生產規模的居多,被動破產的只占小部分。金點投資擔保公司與本地企業打交道比較多,對企業的現狀了解比較多。銀行溫州分行公司客戶部負責人透露,其實并沒有外界傳的那么難,該行上半年企業貸款額度同比還有增長。同時,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的數據也有力地駁斥了“貸款十分難”的說法。
數據顯示,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了3012.05億元,比年初新增290.88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中小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70.83億元,增量占全部貸款增量的58.7%;余額同比增長16.8%,比全市貸款平均水平高出1.9個百分點。
雖然銀行對企業貸款的力度有增無減,但其實還是滿足不了溫州眾多企業的需求。溫州企業還是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在加大對企業貸款的力度,但還是有很多企業的貸款做不了。”建設銀行溫州分行公司客戶部負責人說,貸款要求高了是一個原因,貸款需求量在加大也是一個原因。在尋求銀行借貸無門的情況下,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另類融資,然而另類融資卻為企業倒閉埋下了伏筆。
銀行無奈有款貸不出
銀行同樣也屬于企業,對于企業而言利益的位置永遠是至高無上的,雖然,銀行在發放貸款方面持有主動性,但是,在審核發放的尺度上卻使銀行陷入了絕對的被動,一方面政府部門數據不開放,企業數據難以相信,行業協會慢慢在數據統計上失去講話權,使得銀行無法相信企業是否具有投資性。出于規避風險和挖掘有高質量客戶的需要,商業銀行年夜計謀規劃上就把純摯勞動密集型,利潤低的行業排斥在外,轉把融資對象定位在利潤高,成長性好的行業。例如勞動密集型的鞋加工企業就很難拿到貸款。“如果企業膚淺單薄的利潤還來自壓縮工人工資,我看這樣的企業不要也罷”,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專家,清華年夜學柴躍廷教授的不雅概念也年夜國家宏調控觀政策導向的角度詮釋了銀行為什么拋卻低利潤勞動密集型行業。
2010年10月以來,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一路走高,折合成年利率計,最高已達40%左右。實際數值則可能更高。據周德文掌握的數據,溫州民間,長期貸款的月息已漲至3%—5%,3個月以內的短期月息則高達6%—8%,甚至超過10%。以年利率折算,這些均屬于高利貸。如果中小鞋企流動資金低于30%或者負債規模達到產值的40%—50%,銀行絕不會“雪中送炭”。相反,聽聞某些企業經營不善的消息,各家銀行以及民間債主會一齊收貸,將企業發展命門切斷。
成都典型創造新方向
2011年5月15日武侯區中國女鞋之都,成都銀行在中國女鞋之都設立的鞋都支行正式投入運營。成都銀行設立的首個立足于地方傳統產業的金融機構,該支行將著力解決成都中小鞋企的融資難題,標準著銀行與中小鞋企之間的微妙關系將發生“質”的改變。支行將圍繞鞋業產業的自身特點為成都鞋企量身打造“財富金翼”業務,通過深化“訂單貸”、“互保貸”等特色服務,著力解決成都中小鞋企的融資難題。同時也升級了銀行與中小企業的關系,為企業與銀行確立了全新的明確關系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