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街服企整改背后:京津冀縫機市場新變局
面臨北京服裝產業的新變局,依附于服裝企業求生存的縫制設備經銷商的嗅覺極為敏銳。縫制設備經銷與服裝企業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要求縫制企業必須做到相時而動。
在我國傳統意義上的縫制機械六大產區中,近幾年京津冀地區的生產力量已逐漸淡出,主要是以縫制機械銷售為主,而北京服裝圈又在這一區域的縫機銷售市場中起著絕對主導作用。近日,京南小服裝作坊的集體整改,給北京縫機銷售圈也帶來了新的動向。
京南服裝產業轉移加速
距離4月25日凌晨北京大興區舊宮鎮南小街村一服裝加工廠火災發生已有一個多月,但此次火災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卻在一一呈現,或已成為京南地區服裝產業轉移的又一直接導火索。
“由于我的工廠稍微隱蔽一些,目前還沒有接到政府要求整改的命令,所以現在還照常生產,但身邊的好多企業都關門了,看來大興這邊是待不長的。不能不為今后做長遠打算,我已經著手在河北境內選址,打算把工廠遷到那邊去,只要距北京市區一小時車程以內,我都能接受。”一位在大興開皮草加工廠的溫州老板告訴記者。
這絕非個別現象,據調查,近日,南小街地區一改往日熱鬧景象,頗為冷清。原來集聚在那里的一大批中小服裝加工企業基本關門。
由于火災是在違章建筑內發生,事發后相關部門也開始加大力度清理整個南小街村的服裝加工廠。據知情人透露,這一次整改涉及到了區域內的所有服裝廠,沒有牌照的企業直接被責令關閉,有牌照的企業則被要求停業整改。
綜觀北京的服裝版圖,大型服裝加工企業多集中在順義、密云兩區縣,而依托于木樨園服裝集散地,中小企業則扎堆大興。其實,按照北京市早年的南城改造計劃,大興的服裝圈可以說早已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命運。根據規劃,服裝加工行業要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從以加工為主轉變為以設計、創意為主,因此,缺乏設計、創意的服裝加工企業將大量搬遷。同時,也有人預測,未來幾年,北京五環內大型商貿批發市場也都因交通、物流等原因面臨著搬遷的可能。
所以,京南服裝產業轉移早已有之,只不過這一次火災事件成為加速器。當地企業反映,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可能會轉移到河北廊坊周邊地區,一些規模更小的企業或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暫時只能轉移到比南小街更南一點的地方,不會游離于木樨園、大紅門太遠。
就在記者發稿前,有服裝企業反映南小街地區已有個別企業重新開門做生意了。但在業內看來,京南服裝產業轉移已然是大勢所趨,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就像北京重機兄弟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進說的那樣:“鬧市區→郊區→河北,這是幾年來北京服裝產業轉移的大體模式,不會有太大出入。”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