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服裝出口實力站上新高度
今年,南通檢驗檢疫局以加強出口產品風險研判、加強出口企業分類管理、加強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核心監管為抓手,在如皋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監管示范區推行了“三抓三放三發揮”檢驗監管新模式的試點工作,譜寫了服裝檢驗監管工作的新篇章。
4月的南通,如皋帝晨服飾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身著綠色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旁的檢品區內,6位穿著紅色工作服、動作嫻熟的工人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他們是日方客戶指定檢品公司派駐在公司的檢品員。按規定,原來我們出貨都要檢驗兩遍,一遍是客戶指定的檢品公司檢驗,另一遍則是法檢目錄內檢驗檢疫部門檢驗。兩次一來回,遇到工期急、船期緊的情況,我們那叫一個急啊!現在好了,剛試行的《南通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監管示范區出口輕紡產品檢驗監管工作規范》,根據我們企業的類別和出口服裝的風險等級,經有資質的檢品公司檢品合格后,檢驗檢疫部門可以視情減少或免予現場檢驗,既降低了我們企業的運行成本,又加快了通關速度。”該公司質量監督員小徐這樣介紹道。
“看來這一舉措讓你們方便了不少啊!”筆者問道。“是的,以往我們來回跑三、四趟,現在一趟就能拿到通關單。費用更為節省,交貨更加及時,不僅方便而且實惠!”小徐臉上露出笑容。
近年來,隨著南通開放型經濟的蓬勃發展,出口量的持續攀升,日益繁重的檢驗監管任務與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如何針對出口產品的風險等級,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確保出口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管得住”、“放得快”成為南通檢驗檢疫局思考的問題。
依據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出臺的《出口工業產品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南通檢驗檢疫局立足于當地輕紡檢驗監管工作的實際,于2011年2月創新性地提出推行“風險評估+分類管理+檢測支撐”為模式下的“三抓三放三發揮”構想。
為推進這一構想的實施,南通檢驗檢疫局專門組織業務骨干前往如皋服裝產業集聚區企業、檢品公司、認證機構調研,并在相關企業試點,集思廣益,不斷修改和完善模式實施方案……
2010年3月1日,南通檢驗檢疫局正式向江蘇檢驗檢疫局上報了《南通地區出口服裝檢驗監管新模式方案》;3月21日,江蘇檢驗檢疫局批復同意在產業集聚區試行這一模式;3月23日,印發出臺了《南通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監管示范區出口輕紡產品檢驗監管工作規范》。
“三抓三放三發揮”檢驗監管模式自此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即抓高(風險)放低(風險),抓新(產品)放老(產品),抓差(企業)放好(企業);發揮企業質量監督員的作用,發揮第三方檢驗鑒定、認證機構的作用,發揮實驗室的作用。
為實施“三抓三放三發揮”模式,南通檢驗檢疫局大膽實踐,銳意創新,在企業分類、出口產品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不同的監管手段,對出口企業實施差別化管理,集中優勢兵力抓高風險產品和類別低、新辦企業的檢驗監管;在加強嚴密管理的基礎上,發揮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的作用;充分發揮實驗室作用,加快檢驗重點向安衛環項目的檢測轉移;共享CIQ執法資源成果,減少重復勞動,加快由以產品檢驗為核心向以企業監管為核心的轉移,從而真正把企業是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落到實處。
“在這一模式中,產品檢驗不再是檢驗監管工作的中心,而只是企業監管的手段之一。我們強化的是企業的自律和主體責任意識的提升。我們希望通過‘三抓三放三發揮’來達到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整合系統資源,緩解業務量大與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從而進一步強化科學監管,提高把關成效。”該局輕紡科科長張偉這樣表述試行這一模式的初衷。
的確,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如皋服裝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質量意識得到提升,關鍵環節控制和自檢自控能力不斷加強,一批貨的檢驗頻次普遍從原來的兩、三次降到一次。以南通三潤服裝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去年4月空運130批次、海運380批次;今年同期空運50批次、海運355批次,同比分別下降61%和6.5%。物流速度大大加快,運費減少了70%,倉儲費用節約了20萬元左右,該公司出口額同比增長了58%。
看到企業試點模式后的轉變,南通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季遠全表示:“這次試點可以說是理念的轉換和模式的創新,也是南通檢驗檢疫局打造‘五區鑄強局’工作機制的一個有效嘗試。模式向管理要效益,為企業謀利益,猶如打開了一扇門,為企業經營發展和檢驗監管事業迎來充滿希冀的春天。今后,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三抓三放三發揮’模式,并逐步推廣到全市服裝出口行業中去,為提升南通服裝的國際競爭實力,譜寫更加絢麗的篇章。”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