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荒加速行業優勝劣汰 助推發展原動力
中國仍在持續的"電荒"無疑令經營上原已舉步維艱的珠三角鞋服等廠商雪上加霜。
業界預期,未來數年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廠商經不起考驗而要收縮業務甚至結業。不過行業整合也將因此加快,使得過去幾年因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對各項資源的爭奪、環保問題得到舒緩,對中國長遠發展反倒是好事。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顏吳余英甚至用"雪上加冰"來形容目前廠商的經營困境,"原料成本漲、人民幣升值、各項條例收緊、最低工資調高,現在再加上缺電,所有(問題)都一齊來,沒一個好消息,每一天都是壞消息。"
顏吳余英本身亦在廣東東莞經營玩具廠。東莞為港商及臺商最集中的地區,據當地廠商介紹,由于供電形勢緊張,自4月中起大部分的鎮開始對工業用電戶實施"開五(天)停二(天)",甚至"開四停三"的供電限制。
廣州臺商協會會長程豐原也表示,雖然廣州目前還沒有接到電力局的減少供電通知,但"今年情況不樂觀,往年電力供應減少20-30%,今年恐怕要到50%。"
為緩解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中國已自6月1日起,上調15個省市工商業、農業用電價,幅度約為3%,為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提價.而國家電網公司此前表示,目前華東、華中部分省份已經開始對工業用戶實行限產限電,迎峰度夏期間限產限電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電力成本大增
缺電問題明顯加劇了港資及臺資企業在珠三角的經營窘境,他們絞盡腦汁想法子控制成本,保障生產。
過去內地于夏天用電高峰時,普遍出現電力供應緊張情況,不少廠商都早有準備,配置了後備發電機,確保在市電供應暫停時,工廠仍能繼續生產.但今年在大旱夾擊下,缺電情況更嚴重,且後備發電機的柴油燃料價格大幅上漲,令到廠商百上加斤.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兼珠三角工業協會主席劉展灝指出,目前東莞的市電每度約0.9元人民幣,但燃油發電機的發電成本達每度2元人民幣或以上.
他說,廠商大量用後備發電機導致的燃料成本上升,很難轉嫁予客戶,"有些廠商寧可停工或延長交貨期,減少用後備電,成本上升壓力雖減輕,但接單能力亦減弱了。"
22年前落腳廣州,從事窗簾等裝飾材料的程豐原表示,柴油漲價後,自行發電已不敷成本,只能盡量壓縮用電,或是利用錯峰(離峰)時間,或者調整生產線。
至于身處被稱為"電老虎(用電大戶)"的鋼鐵業,臺灣美亞鋼管(2020.TW:行情)副總吳倫吉則表示,缺電是每年7-9月會遇到的問題,公司通常會根據電力安排決定是調整產程或是減少工時.如果能以調整產程因應,就不會影響產能.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