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LG2011展看亞洲鞋機未來發展趨勢
2011年6月1-3日,“SLG2011展”于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琶洲展館B區隆重舉行。所謂的“SLG2011展”,是指第二十一屆廣州國際鞋類、皮革及工業設備展覽會的英文縮寫。在這里,云集了亞洲或有意拓展亞洲市場的全球行業主流企業,在20000㎡的展區上,約300家鞋機參展商,上演了一場以“數字化和自動化”為核心的技術盛宴。
參展者三分天下:各有各精彩
這次展會,鞋機參展商形成三分天下格局:第一類,以意大利鞋機展團為主的外資企業,包括一部分德國鞋機展商,以及葡萄牙、英國、希臘、以色列等國家的鞋機及制鞋軟件參展商。第二類,以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第25屆制鞋機械專業委員會會員為核心的骨干企業(如全鋒、鼎圣)為代表的臺灣鞋機展團;第三類,以東莞、南海、溫州等地民營鞋機企業為代表的中國大陸鞋機展團。
意大利等外國鞋機企業以合資或設立中國銷售中心等方式在亞洲運作多年,部分企業已超過20年,對亞洲市場是比較熟悉的。此次意大利鞋機巨頭ATOM(阿通)主要展出了電腦皮革切割機系列和CERIM(切利姆)前幫機系列;M&B/BDF(茉莉娜.碧安基/BDF)同樣展出了高技術含量的制鞋整廠機器設備,CAMOGA(凱摩高)主要展出的是各種規格的片皮機,其中有部分帶自動瑕疵識別皮革功能、托里埃利公司主要展出“數碼達”CAD/CAM軟件,他們都擁有比較多的高端客戶群,以“三高”(高技術、高品質、高價格)為特點,牢牢占據亞洲高端客戶市場。而缺席展會三年的Newlast公司,其中國區銷售經理刑剛在參觀展覽時被記者問及未參展原因,則直搖頭“雖然意大利鞋機技術領先,品質優良,但亞洲客戶(鞋企)多是以量取勝,利潤較低,投資能力相對較弱,對價格較為敏感,很難在亞洲區實現大規模銷售,我們在中國有合作伙伴,經營了多年,我們也有比較多的固定客戶,在這里參展與否對我們業務影響不大”。
本次展會上臺灣鞋機界則精英盡出,主流鞋機廠商全部盛裝展出。臺灣鞋機特點是技術成熟、品質穩定、服務優良。多年來一直牢牢占據臺灣鞋企設備供應商的地位,價格也在能接受的范圍內,在新一輪亞洲制鞋產業轉移過程當中仍扮演著主力角色。在大陸市場則只能占據部分要求高的客戶,進一步拓展則因價格因素而顯得比較困難。
東莞、南海、溫州等地鞋機為代表的大陸組團,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基本上都以價格相宜、服務靈活取勝,除個別特別優秀企業以外,大部分鞋機在質量上與臺灣鞋機還有一些距離。這幾年,因行業發展迅猛,大陸組團中比較卓越的企業如愛瑪數控、意利鞋機、瑞洲科技、甌江鞋機大有超越臺灣、與意大利技術靠攏的發展趨勢。
觀展者五湖四海:買家團云集
綜合最近五年展會情況,今年呈現最熱鬧局面,有很多買家和貿易商,如來自周邊新興市場的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外蒙古、印尼、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中東地區如伊朗、敘利亞、埃及、巴基斯坦及土耳其等國家,南美地區如智利、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厄瓜多爾、烏拉圭等國家,他們一改以往走馬觀花式瀏覽,而是詳細地了解機器廠商的背景及產品細節,購買意向強烈。
此外,本次展覽另一大特色是,鞋企的最高領導及二代接棒人物集體到場:臺資大型制鞋集團如寶成、宏凱、榮誠、萬邦等,以及港資大型鞋企如博勵圖、港星、利寶時等,由最高領導及協理級高層引導鞋企二代接棒者了解行業情況及未來趨勢,增加閱歷。他們觀看的重點是:數字化與自動化技術,關注如何節省人員、節省材料、替代材料及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如何應用新技術提升集團競爭力。
新技術是焦點中的亮點,從數字化與自動化鞋機展位的火熱與傳統鞋機展位相對冷淡,可見一斑。買家們也表現出強勁的渴求與欲望,個別展位還迎來了金融危機后、久違的現場簽單現象。
展望未來,亞洲鞋機產業發展趨勢
筆者綜合眾多參展商及參觀商的意見和感受,總結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品質提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客戶要求越來越嚴格,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而生產廠家為了實現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務求要將鞋子做得更好,更有品味,所以意大利的鞋機未來在市場中會更顯競爭力,他們將協助客戶提升產品水準,使鞋做出來效果更佳。(如電腦控制冷熱定型機、全自動鞋跟按摩機、全自動電腦釘跟機、多模具雙冷熱后踵定型機、鞋口定型機、前后蒸軟機、電腦自動上膠前幫機、電腦自動上膠中后幫打釘機,全自動電腦折邊機、全自動電腦削皮機、包括部分對幫面質量提升的機器等等),但是以意大利鞋機為代表的外資鞋機企業要實現在亞洲市場更好的銷售,必須克服本土化生產,服務及時,價格適宜等三大障礙。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