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之變
十余年間,風起云涌的世界縫制機械產業大轉移,讓世界開始矚目中國縫機行業的崛起。
2006年臺州榮膺縫制設備制造之都,臺州縫制機械在短短數年間已經占據行業三分之一強。以至于有人說,縫制機械行業發展如今是中國看臺州,而臺州看椒江。當椒江云集了幾百家縫制設備企業后,正可謂是,窺椒江一域,可觀臺州全局。
隨著臺州縫制機械行業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其零部件產業前進勢頭迅猛,相對浙江寧波、江蘇菀坪等傳統區域,作為“新興勢力”代表的臺州零部件產業發展值得期待。同時,在經歷2008金融危機沖擊后,當下的縫制機械零部件產業傳統格局也在悄然發生某些細微變化
整零依存
從2009年行業復蘇至今,就占據臺州縫制機械產業決定數量的椒江一地而言,零部件生產企業從2008年全區100多家已經暴增至400家左右,其勢之猛,可謂驚人。這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在還不算是遙遠的2008年,那些為數眾多的臺州零部件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的谷底低迷徘徊,停業、倒閉、轉產等司空見慣的景象,還歷歷在目。
臺州整機廠商認為,臺州零部件企業的迅速成長和規模的不斷壯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臺州整機企業的發展帶動這一決定因素。非凡的地理優勢和相對完善的產業鏈配套使得整機在取得了成本優勢的同時又深化了零部件企業的專業化程度,從而形成了二者唇齒相依的關系。
正因如此,從2009年下半年行業復蘇以來,行業的整體增量,臺州發力尤其明顯,在全年大好的形態下,整機企業的高速回升,帶動了零部件產業的興奮放漲態勢。另外,供不應求的境況,衍生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整機裝配“廠商”,有需求便有供給,市場讓零部件企業的“誕生”更如雨后春筍。
不可否認,臺州零部件企業為臺州縫制機械行業整體躍進發展功不可沒,所以,拋開產品同質化,企業規模、管理,規范性等脆弱要素的負面影響不談,新生零部件企業的“遍地開花”足以說明臺州縫制機械產業正處于相對市場化競爭發展狀態。
這首先取決于宏觀發展環境。據椒江區縫制設備配件行業協會秘書長阮孟康介紹,臺州整體制造業的配套、協作基礎相對完善。就椒江而言,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鑄造、熱處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機裝配、產品包裝、運輸等前后相連的行業產業鏈。工業園區的建立更為各種配套、協作提供空間優勢,各種資源環環相扣,相互依存。
因此,配套產業的完善是臺州縫制機械整體競爭優勢的又一體現,它使得許多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減少了成本,降低了風險。更為門檻較低的零部件企業孕育誕生提供了天然溫床。
其次,飛躍、中捷、杰克、寶石、通宇等骨干企業的經營策略帶動了周圍相同或相關產業的小企業發展。非關鍵性零部件產品的開發、制造、裝配工作的逐漸細分外包,已經使縫制機械零部件制造發展成為獨立于整機之外的“模塊化”生產。
阮孟康表示,產業集群化已成為了臺州縫制機械行業的顯著特征,在僅23.8平方公里偌大個椒江下陳街道,匯聚眾多零部件企業,這體現臺州縫制機械行業的吸附性、聚合性特點。
而就記者了解,目前臺州零部件產業70%-90%產量為本地整機企業所消化。可以這樣說,其誕生之初,便為這種吸附、聚合服務本地整機企業這一關鍵因素所決定的,這種先天性的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臺州縫制機械行業大體形成整機興,則零部件興,整機衰,則零部件衰的依存關系。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