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順德中小企業“北上”尋找出路
“目前,順德紡織業大部分企業都轉去湖北,新設的紡織項目或原有紡織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已經幾乎不考慮設在順德。”順德經促局一位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
根據順德經促局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當地的八大支柱產業中,紡織服裝業勞動力最為密集,省外轉移速度最快。可以佐證的是,2007年至2010年,順德紡織制品類產品出口所占比例呈現逐年下降,從2.61%降到了1.9%。
紡織服裝行業的外遷,跟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行業走“下坡路”有密切關系密。“2008年以來,利潤可以說是在逐年遞減。”博迎針織廠主要為一家大布行加工布匹,其負責人說,工廠平時的月營業額一般為15萬元,但近半年以來,營業額頂峰的一個月才10萬元左右。
“上個月的收入是最差的,營業額只有5萬元左右。”除去2萬元地租,2萬元左右的電費外,博迎針織還得支付工人工資等費用。
另一家企業萬洋服飾是專門做貼牌加工的,公司總經理陳家萬說,原材料價格不穩定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是影響公司營業額的最大因素。
除此之外,企業還身處“接單無利潤”的尷尬境地。很多企業“糾結”不已的是,訂單完全不接也不行。“紡織、印染設備一定要24小時不斷地運轉。一旦停下來重新啟動,很多設備可能就不能用了。”張槎一家針織企業負責人說,選擇不接單停產,那工人全部會跑掉,整個企業都會癱瘓。
順德紡織商會秘書長馮結芳也認為,目前確實有部分企業因為遭受成本壓力導致預算價格困難,出現接單虧損情況,占比約10%左右。
“我們正在和江西、安徽方面商談設廠的問題。”在多重壓力和萬般無奈下,萬洋服飾也選擇了“北上”。
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紡織服務機構也開始向北轉移,由于在珠三角地區紡織服裝業熟練工人越來越少,培養紡織服裝業人才的的職業院校也大多轉到湖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