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激情 在线-欧美 日产 国产动漫-欧美 亚洲 激情-欧美 亚洲 丝袜 清纯 中文-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工業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珠三角服裝箱包業告急:訂單流向東南亞 低端產業加速外遷

      成本上漲,如果產品不提價,虧損就越來越大,提價的話,采購商轉身就走,這是很無奈的事。

      自從3月份上漲到3.3萬元每噸后,棉價一路回落至如今的2.4萬元每噸。而在棉價“過山車”期間,紡織服裝出口數據似乎也較為漂亮。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中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約203.38億美元,同比增幅23.77%,環比增幅2.33%。其中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86.19億美元,同比增幅23.68%,環比減幅1.69%;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17.19億美元,同比增幅23.85%,環比增幅5.51%。

      然而并沒有企業因此喜悅,“其實訂單數量上,我們跟去年相比并沒有什么增長,甚至是有10%的下降,其中也有訂單不敢接的狀況,但我們出口額同比上升了20%以上,這很大成分是因為我們將出廠衣服的價格提高了20%多。”東莞市大朗鎮一家毛織廠負責人稱。

      不僅紡織服裝企業,同為勞動密集型、易于被復制的箱包鞋帽類產業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 新金融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價升量跌較為嚴重的,大多為鞋類、紡織服裝、箱包等勞動密集型、附加值較低產業。這類產品提價導致歐美市場反彈,而訂單流失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大半年。

      鞋帽紡織陷入泥沼

      自去年10月開始,珠三角鞋類、服裝等產業量跌價升的狀況已經開始出現。梁日昌回憶起以前那些日子,感覺雖然一直因緊缺工人問題發愁,但還有一定調節空間。但在去年10月份人民幣出現升值后,梁日昌經營的工廠茂福鞋業終于扛不住壓力進行了提價。“開始只提了10%,訂單量很明顯地就開始下跌了,后來價格逐步提升了20%,出口量相對于去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的幅度。”而至今,由于訂單量不多以及利潤空間太低,已有企業出現停產現象。作為香港鞋業總會會長、東莞市外商協會副會長,梁日昌與同行接觸交往較多,因此對整個行業了解也較為廣泛。據各協會會員反映,鞋類產業出口量并不是大多都只降5%的幅度,有些生產產品層次較低的工廠,幅度達到20%,甚至有出現半停工狀態的工廠。地處東莞長安鎮的德州鞋業公司的生產線員工稱,以往每天加班到晚上11點,而現在可以做的貨少了,一周加班也就一兩天。

      “去年3月棉花也才1.5萬元/噸,后來到了4萬,這會兒降下來了也要2萬多,并且人工也短缺,兩年來我們都有20%的用工缺口。工資得提社保得交,哪個工廠沒提20%-30%的工資?”泰達服飾廠主管趙俊才稱,結合最近匯率出現的變化,總體而言如果銷售出去的服裝沒提高40%的價格,基本達不到原來的利潤。

      有統計數據顯示,單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全球出口價格同比提升了19.46%,其中紡織品價格同比提升了24.31%,服裝價格同比提升了15.99%。

      “出口數額同比上漲,大多是產品價格提升的原因,相反出口形勢并不十分樂觀。”中國棉花協會秘書長高芳表示。若剔除價格因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相比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東莞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日暉指出,棉花一般占服裝成本的40%左右,如果棉花價格上漲5%,企業利潤就會下降2%。而近一年來,泰達服飾銷往美國的服裝卻只提了20%的價格。在年初工廠進行設備自動化后,對用工的依賴有減少,生產效率也有增加,對成本高昂的問題有一定緩解。但趙俊才說,最后利潤空間也只有以往的一半,但訂單量卻減少了15%以上。

      “勞動力跟原材料成本,致使總成本上升15%左右,物流各方面成本及人民幣升值影響等也有10%幅度,后者主體還是人民幣升值。總成本一年以來上升25%幅度。我們產品價格提升了20%,也只能抵消七成左右。”梁日昌稱,勞動力成本跟人民幣升值是最大因素,“都缺人,你必須拿更高的價錢去奪得工人。”

      盡管棉花價格下降,但最近購進的棉紗、棉布的價格沒有明顯回落,而化纖、滌綸等與石油有關的原材料的價格反而還略有上漲。“我們暫時感受不到棉價下調的利好,并且提上去的價格不可能下得來。” 寧波杉杉服裝負責人稱。

      “服裝的上游不復雜,化纖、棉花過來就是布料,也就是設計了,鞋子也比較簡單,所以價格一上來,客戶說要去東南亞,也沒辦法。因為勞動力上來了、匯率上來了、原料物流成本都上來了,價格是沒法回去的。”廣州新塘美皇紡織服裝廠總經理盧子妙表示,服裝這塊技術含量不高,因此議價能力也低。

      “好的衣服,你提高三成,好說歹說,他們總會接受,畢竟我們設計出來的比他們看到孟加拉等地的要先進一些,但訂單量會減少。要靠量起來,就選擇做地攤貨生意。這肯定不會像我們一樣比去年少17%-18%,但這種單子你提價頂多到兩成,算回來要比做大訂單要虧。所以不少企業被迫接高檔一點的貨來做,但高檔貨訂單不是隨手就能拿到的。”

      “不提價的話,虧損越來越大,提價的話,采購商轉身就走,這是很無奈的事。”盧子妙說,以往其工廠能賣到700萬件一年,一件毛利潤5塊,凈賺有2500萬;現在如若不提價10%,幾近虧損。提到30%,一件賺3元,凈賺也就幾百萬,越提價賣出去的量就越少。

[1] [2] 
  • 相關閱讀
    1. 紡織服裝業,內需潛力如何釋放?
      中國1.7億人就業的紡織服裝產業,為何大而不強?
      前7月紡織服裝外貿詳解出爐,“后疫情”時代幾件大事須早作準備
      紡織服裝行業遭遇“大撤退”:外貿企業創新自救
      國內紡織業“重回”中西部?為什么從勞動力低廉的東南亞回來了?
  • 贊 0贊 0
  • 踩 0踩 0
        • 確定

      共0條評論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