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宇變局——總經理陳曉波解讀通宇控股集團未來發展
編者按:在過去的三年中,中國縫制設備行業經歷了各種風雨,從金融危機期間的低谷,到去年一年的市場反彈、行情火爆,再到近兩個月市場回復理性。這樣的市場起伏,是考驗一個行業的關鍵時期,也是考驗每一個企業生命力的“試金石”。
相比于行業內的一些企業,作為第一集團軍的核心層企業——通宇控股集團在這三年略顯低調,他們是否在蓄勢待發?面對新一輪的市場變化,他們又有著怎樣的計劃?為此,本報記者采訪到了通宇控股集團總經理陳曉波。
警惕產能風險
記者:過去三年,中國縫制設備行業波動頻繁,您怎么看待產業的這種起伏?
陳曉波:在金融危機期間,很多企業認為未來形勢不明朗,就加大力度裁員、清理庫存,周轉量減少。去年年初一旦市場好轉,很多企業的運轉體系就出現混亂,接了訂單但交不出貨,就像高速公路堵車,大家都堵在出口一樣。
經過一年的調整,零部件和整機企業都恢復了正常產能。在過去的一年,沒有哪個工廠不加班加點趕訂單的,慢慢市場上供需就平衡了。
每個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個周期性,我認為,不管市場環境怎么變化,每個企業都應該抱有一顆平常心,理性經營。
記者:您對起伏環境下的企業表現又有怎樣的評價?
陳曉波: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在行情看好的時候,也不要盲目擴大產能。最近我去國外拜訪了一些歐美企業,他們那邊的企業主就很不理解,中國的企業為什么一賺到錢了就都要買土地、建廠房,然后就是大量同類產品涌向市場,只能降價銷售,引起惡性循環。
這可以說是中國民營企業的通病,現在有20萬的產能就想著怎樣能有100萬的產能,100萬的又想著200萬。
記者:那么,盲目擴大產能將會給產業帶來哪些風險?
陳曉波:對于企業來說,更為深層次的結果可能是,產量是翻番翻上去了,那與之配套的管理體系、物流體系、員工素質是否也提高了呢?如果這些沒有一并提高,市場一旦有風吹草動,企業的經營就會出現混亂。
經過這么多年的共同努力,現在全世界的縫機生產都在看中國,中國縫機接下來的責任是要把這個產業做強、做精。尤其是最近兩年,東南亞、歐洲市場都對我們中國縫機的發展速度刮目相看,所以我們要有信心。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