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童鞋產業質量發展透視
7月1日,我國童鞋行業首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布面童膠鞋》將正式生效。該標準的出臺,將對我國童鞋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提升童鞋安全性的同時,又能推進童鞋行業在產品方面的技術創新變革。
“品牌童鞋企業的參與將促使中國制鞋標準更加合理化,對于中國童鞋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來說,也具有重大意義。”一位參加了標準制定會議的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大部分童鞋企業都生產兒童布膠鞋,新標準將會為童鞋產品在安全與健康性上提供強制性的依據。
就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對上海、江蘇等6個省、直轄市80家企業生產的80種童鞋產品的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合格率為82.5%,涉及兒童皮鞋、皮涼鞋、旅游鞋等多個產品。據悉,本次抽查質量問題主要涉及到游離甲醛、外觀質量/感官質量、耐磨性能、外底硬度、鞋幫帶拉出強度、底墻與幫面剝離強度、襯里和內墊耐摩擦色牢度等多個項目。
發展空間大 面臨新契機
借助動漫形象,打動孩子的心,從而推動童鞋市場和產業的發展,正成為我國童鞋產業高速前進的動力。“近些年,我國的一些童鞋企業將全球知名的動漫形象,如奧特曼、哆啦A夢等,通過租借版權的形式,包裝到童鞋上,不僅提升了品牌,還帶動了童鞋市場的興旺。《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產品落地,也是在復制這種模式。但租借版權這種形式是否對中國童鞋長遠發展有益,還值得商榷。”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主任衛亞非指出,作為我國制鞋產業重要的一部分,童鞋產業近些年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盡管目前在品牌宣傳和對外形象上不盡如人意,但通過與動漫產業的結合,童鞋產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據統計,目前我國16歲以下的兒童約2億人,約占我國人口的15%,而且每年大約有1600萬的新生兒降生。專家分析,國內童鞋產業已進入黃金發展期,市場擁有大約300個億的規模。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的開支有40%是用在孩子身上,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居多,決定了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極具挖掘潛力。
中國童鞋網負責人陳樹青表示,隨著社會對少年兒童的關注、對“健康、安全”品牌認同度的提高,童鞋產業做強做大品牌的速度正在加快,而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對鞋這類產品的追求進入更高的層面,僅僅舒適、美觀還不行,一定還要環保健康。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們對童鞋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所以,目前我國的童鞋企業正面臨新的契機,制造出適合中國少年兒童的鞋子,將成為童鞋產業新征程的起點。
目前,國內童鞋主要有3大生產基地,即溫州、廣州和泉州。從全國3大童鞋制造基地看,溫州是國內較大的中低檔兒童鞋生產基地,而廣州是中高檔兒童鞋生產地,泉州則是生產兒童運動休閑鞋的主要基地。
衛亞非告訴記者,我國的童鞋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些產業集群,包括福建南安、泉州,上海周邊以及溫嶺一帶,這些地區童鞋企業的負責人,大多對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產品質量可以滿足普通消費。總體來說,我國童鞋產業的發展起步偏晚,企業規模小,研發和產品的創新都存在一定的困難,人才聚集的力量也不夠,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