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活不下去,要怪就去怪自己!
看多了許多企業的興衰成敗,無盡的感慨時常在腦海里沉浮跌宕。
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我在和各地老板們的接觸中潛意識里常會發問一個看似普通其實至今許多老板未必真正能懂的東西。
企業的競爭力到底來自哪里?
說老實話,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一家企業僅僅是靠著跟風、追隨、模仿起家,尚未系統的建構自身的核心優勢,也許一時半點會解決相關的溫飽,但大浪淘沙、激濁揚清萬一形勢突變,遭遇到也只能是夭折的命運,不幸就是其典型的標志符。
面對中小企業的弱點,資金、實力上的不如人,怎樣在市場運作中盡量避免自己的短處,發揮自己的長處呢?
我認為,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低成本營銷往往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一項相對很少的營銷投資如果能為企業帶來超常的高額利潤回報,則營銷便成為企業的利潤中心了。每一家企業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產品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獲,解決企業的收支平衡問題,低成本營銷才是市場真功夫,只有贏利才是最終的話語權。
所謂的低成本營銷,在我看來,就是在充分考慮和規避市場風險的前提下,以最經濟最合理的投入、實現市場最大化的利益回報,這就需要企業能集中自身現有的資源,洞悉市場發展規律,針對消費文化的多元格局,審時度勢走出一條細分化、差異化道路。同時通過多種宣傳手段的組合運用,準確細分,以盡快贏得先機,搶占市場,實現銷售。
這正符合中小企業的情況,在整合自身現有所有資源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的方式,而不是一味跟風追隨大企業,失去自己本身的性格。
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營銷的競爭。能否以最低的投入收到最大的效果,才是企業之間真正應該比拼的東西,也是中小企業至關重要的東西。
這就不得不提到策劃,現今社會,一個好的營銷策劃,不是讓企業一味的投入資金,而是懂得整合資源發揮最大的效能。應該來說,許多中小企業還沒意識到營銷策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生產再生產,可如果生產后沒有銷售,那又有什么用呢?
一個沒有企劃概念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是很難在市場上立足的。 企劃的核心是確定企業戰略規劃,并根據定位發展戰術營銷。戰略規劃要求企業明確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并據此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競爭戰略,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還是寧做鳳尾,不做雞頭,是在對手薄弱之處出手,還是與對手針峰相對,是追求短期利潤還是在意長期發展等都要有明確的企業規劃。在戰略框架的指引下,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基本策略都可以迎刃而解。
企業進行低成本營銷時,有了好的策劃,接下來做的就是企業人員的執行力了,實戰出效益是重多企業奉行的信條。從現代營銷來看,企業的營銷方式層出不窮,而且隨著市場的變化,高層決策往往瞬息萬變,那么這就需要一個強執行力的團隊來執行。正如美國一本頗為流行的書《把信送給加西亞》中所描述的羅文一樣,企業要求每一個員工都能夠有足夠的執行力。這也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但也有的中小企業會說,我們的生產能力也許可以,但要找到什么能夠給出準確策劃和標準執行的人來,恐怕有些困難了。我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如何才知道自己的定位、策劃是正確的呢?
這確實是個現實問題。
與我們合作的眾多中小企業也都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實力不行,面對困境找不到解決的方法,于是慕名找到我們,希望以我們多年以低成本營銷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經驗來給自己指明方向。當然,對于相信我們的客戶,我們也不負囑托,通過針對性的了解和策劃,提出適合企業情況的具體方案措施,讓企業在這方面少走冤枉路,盡快走上正軌實現銷售和盈利。
誠然,企業的競爭力離不開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等特定客觀條件的演變和調整。但更多的是在立足自身的前提下,能否有效把握行情的趨勢運轉能力,同時在審時度勢前提下以整合資源和突破創新為雙翼給自身一個準確的定位,才是考驗企業真正命門的關鍵。
就拿成長型企來說,一段時間以來,我接觸到的許多老板都是面色暗淡,愁眉緊鎖,這幾年由于所處行業的疲軟帶給老板們更多的是身體和情緒反映上的胸悶和心悸,但我認為,這不應該成為被動強調客觀尋找自身退路的理由。即使有也僅僅是空洞的說辭。因為市場是不相信眼淚的。
要知道,一個產品的成功,一個企業的成功,都有其特定環境、特定背景、特定的組合,很多營銷人士在取得成功后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將過去某個產品的營銷思維斷章取意的轉嫁到另一個產品上,這是很不合乎營銷規律的,當然也是永遠不能成功的,只有把低成本營銷融會貫通的運用在企業產品市場運作的每個細節,讓企業亮出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坦坦蕩蕩的生存發展,那才叫真功夫。
就目前來看,成長型企業的發展歷程,其戰略應有其相應的發展導入模式: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