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視點:生物產業將是未來經濟主要舵手
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 鄭植藝
■鄭植藝
曾任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理事長、會長,現任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
《30年路線圖》的主要思路是“兩個替代,一個改性”,即圍繞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對化石原料資源替代,化工加工工藝路線替代,以及生化方法改性,實現生化差別化發展。主要目標是實現化纖工業的“兩個替代”,即原料替代與過程替代,實現低碳、綠色經濟奠定物質和技術基礎。
進入21世紀,資源與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與未來。有關資料顯示:全球化石能源,資源將逐漸耗竭,煤炭儲量僅可再開采216年,天然氣儲量僅可再采約61年,石油儲量僅可再采約40年,這對以石油為主要原料的化纖行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尋找化石能源和資源的替代資源,發展環境友好工程,對化纖行業來說已經迫在眉睫。
生物質資源是地球上再生資源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源,是維系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保障。除了人類現已利用的少部分生物質資源外,絕大部分有著較大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生物質資源尚未被我們所認識和利用,數以萬計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蘊涵著具有巨大潛力的,可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所需資源。
目前,國家已經發布了一系列支持生物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在2007年發布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生物基產品,加快用生物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工藝,減少工業生產能耗與污染物排放。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提出生物產業是五個戰略重點之一。
生物制造產業將是影響未來的戰略性領域。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到2030年,將有35%的化學品和其他工業產品來自生物制造。據統計,2007年全球生物制造產品銷售額 480億歐元,而到2017年,將達到3400億歐元,其中生物材料將以38%的增速增長。
據統計,不少發達國家生物產業的GDP已占總量的10%以上。這一勢頭表明,由生物技術快速發展引領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綠色的經濟增長點,工業生物技術已成為各國的戰略培育方向。在美國,2020年,生物技術將使化學工業的原料、水資源及能量的消耗降低30%,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擴散降低30%;2030年,將有25%的有機化學品和20%的石油燃料被生物資源代替。在歐盟,2025年生物能源將替代20%的化石能源,替代10%~20%的化學品。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