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集群未來戰略探析 總部經濟成熱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紡織工業機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步伐越來越緊迫。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以及由此帶來的產業轉移壓力,許多服裝產業集群把總部經濟發展作為未來區域經濟增長的戰略提到日程上來。所謂“總部經濟”戰略,是指依托產業集群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各類品牌企業將總部在集群的某一特定區域內集群布局,將生產制造基地布局本地或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他地區,從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結合,以及由此對集群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總部經濟發展遍地開花
溫州女裝:培育品牌價值成長地
浙江溫州有服飾企業3000多家。金融危機下國家提倡拉動內需,溫州決定打造一個名購總部基地,定位于服務中高層消費群體和國內外服飾采購商,以前瞻性的商業理念竭誠為入駐企業提供全程營銷服務,打造一個全球服飾品牌的價值成長地。中國國際服飾文化產業園是溫州市政府實現這一理念的重要載體。該項目旨在通過展示中華服飾文化,提升中國服飾品牌的形象,同時引入國外服飾品牌,打造世界級服飾商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前沿的服飾時尚文化和集中的多種品牌選擇,從而推動服飾產業快速發展。
深圳:發展時尚創意型產業
深圳女裝產業憑借強大的品牌優勢和加工能力,正在打造以時尚創意為特色的總部經濟。依托特有的移民文化以及開拓創新精神,深圳服飾行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依靠知識、智慧、創意設計、高效益的生產和科學得體的經營管理市場競爭時期。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設計、制造與營銷環節,日益成為深圳現代服飾企業的主體與核心,服飾產業整體日益向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和時尚創意文化產業轉變,并體現出國際化、專業化的趨勢。經過多年的資源積累與能力儲備,能夠代表深圳服飾產業現狀的大型品牌集群也漸漸形成,極大地提高了深圳服飾業在國內同行業的競爭力以及引領地位。
合肥:打造中部集聚基地
安徽省服飾品牌總部經濟是在服飾品牌總部基地上產生的,利用服飾產業現有獨特優勢和豐富資源,在合肥市站前路安徽服飾第一街集聚布局,設立國內外服飾品牌的營銷、生產、設計總部,實現安徽服飾第一街與休閑服飾產業、服飾品牌、服飾市場、服飾物流、服飾文化、服飾人才、服飾時尚等最優結合,以對合肥經濟及安徽服飾產業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發展總部經濟 遵守經濟規律
總部經濟與產業導向相結合。總部經濟的發展與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是一種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系。發展服裝特色總部經濟,并不排斥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服飾特色總部經濟發展需要相關的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為之配套,降低服飾企業總部的配套成本;另一方面,服飾特色總部經濟的發展不僅能產生大量的生產型服務需求,促進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且能帶動郊區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的發展。
培育總部和加工基地相結合。一方面,要滿足中心城市制造業外遷后產業持續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的需求,也要滿足周邊區域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技術等資源需求;另一方面,需要與其他區域加強合作,通過“總部–加工基地”鏈條,將人才、技術等資源輻射到周邊地區,并帶動這些區域迅速發展。
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發展服飾特色總部經濟,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也要尊重企業自主選擇總部空間布局的意愿。政府在服飾特色總部經濟發展中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完善的商務環境和高效的服務來促進企業發展;同時要加強空間規劃,引導不同功能、不同產業的企業總部在不同區域聚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總部經濟聚集區。
總部經濟和回歸工程相結合。由于總部經濟所具有的對資源的集中控制以及所具有的輻射作用,將會對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強有力的拉動作用。發展服飾特色總部經濟,必須營造適合服飾特色總部經濟和“回歸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廣泛吸引國內服飾大企業、大集團來產業集群設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采購中心等,吸引和培育符合服飾產業發展導向的企業總部集聚,充分發揮總部經濟基地的效應,形成總部在中心區域、生產加工基地在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的經濟活動。
尋求健康發展的“良方”
如今,“總部經濟”已經成名副其實的“熱詞”,大力發展服飾產業,產業集群必須認真把脈,尋求健康發展的良方。
政府行為:傳統思路的突破與管理理念的整合
在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有彰顯服飾經濟特色的東西在里面,在共性的東西中不失集群的個性。在集群服飾產業培育和壯大的過程中,既要借鑒國內外服飾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又要不斷創新,打造自己的“殺手锏”。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