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調查:樂觀數據背后大紡企危機來襲
近日,東莞制造業出現企業倒閉潮的消息引發了全國的關注,紡織業是首當其沖的行業之一。但7月21日國家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表示,現在沒有出現中小企業扎推倒閉的情況,真實的情況究竟怎樣?
“珠三角估計有20%的織布廠關門了。從春節到現在,我看到有七八家棉紡廠關門。”7月21日,三維數碼紡織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祥介紹,“不過,倒閉的紡織企業只是少數,停產、減產的比較多。”
記者調查發現,訂單減少、通貨膨脹、銀根收緊都是紡織企業面臨的危機。這一次,面臨倒閉危機的除了小企業,還有大企業。
樂觀數據與“關停潮”
曾祥在紡織行業浸淫40年,也是最早一批到東莞經營紡織業的香港人,在紡織技術領域有著很高的權威及江湖地位。曾祥說,今年大部分棉紗廠、織布廠和服裝廠的出口訂單少了很多。很多訂單被東南亞國家以低價搶走了,其中成衣的海外訂單就減少了1/3.
“目前大約有1/3以上的紡紗企業基本上處于減產、停產狀態。”《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說。在經歷了去年的產銷上漲后,今年紡織品市場急轉直下,一夜之間從旺到滯,庫存積壓嚴重,利潤空間急劇壓縮,大部分紡織企業陷入困境。“我國紡織行業中小企業數量占主體,現在不少小企業已處于停產狀態,有的甚至已經面臨倒閉。”汪前進說。
然而,公開的統計數據卻很樂觀:紡織行業1~5月出口增長了25.7%,消費增長了18%,投資增加了38.5%,行業利潤增長了46.9%,各大產品總量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
與樂觀數據相反,企業卻感到經營的難度越來越大。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服裝廠的旺季,但最近兩個月海外訂單下降了40%~50%。”偉鵬針織廠的老板黃鵬說,今年前4個月廠里做的還是去年接的訂單。這正解釋了統計數據樂觀,而企業卻覺得今年日子難過。因為出口數據往往有一定的滯后性,最近幾個月的情況要過一段時間后才能反映出來。
從今年5月起,黃鵬已感到不妙,最近他只接到兩個月的訂單。“現在通脹,大家都不敢接長訂單了。”通脹是統計數據樂觀的另一個原因,在紡織業出口25.7%的增速里,提價因素貢獻了80%,而紡織品出口數量的增長實際不到4%,出口數量其實明顯放緩。
“現在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嚴峻。”佛山市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浩亮說,金融危機后雖然紡織品出口大幅下滑,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拉動下,內銷卻很旺盛,“內外”抵銷后,紡織企業的日子并不難過。“而現在內外銷都有壓力。”
此外,汪前進認為,2008年的匯率和棉價較穩定,價格可控。但去年以來,人工成本上升、棉價劇烈波動,人民幣大幅升值,紡織企業不敢接長單、大單,只能接一些短單、小單,不能正常安排生產。
目前,紡織企業難過的原因被歸結為“三荒兩高一低”——“用工荒”、“錢荒”、“電荒”、高成本、高稅負以及利潤低下。
下一波倒閉的是大企業?
黃鵬是東莞當地人,他的針織廠設在東莞常平鎮。在緊鄰常平鎮的寮步鎮,近期有一家知名紡織企業定佳公司倒閉,7月19日這一倒閉的報道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定佳公司的倒閉,讓黃鵬很感慨。定佳公司紡織廠里有1000多人,300多臺電腦數控設備,在東莞屬大型紡織廠。“當地人辦企業,不到最后一兵一卒都不會放棄。”
“倒閉最主要原因是資金鏈斷裂。”黃鵬說,定佳公司倒閉時還背負著銀行幾千萬元的欠債。或許,定佳公司的倒閉是金融危機之后新一波紡織企業“倒閉潮”的序幕。
來自紡織工業協會統計顯示,由于國家持續銀根緊縮,企業資金周轉壓力驟增。今年1~4月紡織行業財務成本同比上升39.1%,遠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8.26%。其中,利息支出占成本的80%以上。
大部分紡織企業由于沒有土地和房屋做抵押,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在去年銀根未收緊時,制造企業還可通過訂單質押獲得部分貸款,用于支付人工、電費、原料貨款等,待出口收款后再還貸。但今年銀根緊縮后,許多出口商已經不能通過這種渠道獲得貸款,它們中的一部分不得不從民間借貸。
“如今中小企業貸款大部分來源于小額貸款公司,或者民間高利貸,月息5分是民間借貸的普遍行情,年利率就是60%。最高的已經達到月息1毛。而紡織中小企業的平均毛利潤不超過10%。”汪前進指出,隨著銀行催還貨款力度加大,紡織企業為回籠資金還貸,硬著頭皮虧本銷售,資金成為企業壓力過大的主要原因,這對市場信心打擊甚大。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