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促產業升級
“科技進步是行業發展的源動力,沒有科技進步,行業的發展根本無從談起。行業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推進行業科技水平不斷進步,這既是協會開展科技工作的最終目的,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協會理事長田民裕說。
科技創新促產業升級
為充分總結行業《“十一五”科技開發指南》項目的實施情況,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自去年起啟動了項目驗收和“全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科技創新成果獎”的評選工作,對企業在“十一五”期間開展并完成的基礎理論研究項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項目進行評選。日前,經專家評審組的初評、現場驗收、公示等程序,評選工作圓滿結束,在76個申報項目中,興大豪、標準、中捷、杰克、飛躍、寶石等18家企業的29個項目獲得了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科技創新成果獎,德鷹、飛虎、華一3家零部件企業榮獲科技創新成果特別獎。
縱覽“十一五”行業科技創新成果獎的獲獎項目名單,無論是平縫機、包縫機還是花樣機、套結機、刺繡機,無論是控制系統還是熨燙、裁剪、傳輸等服裝機械,冠以高效、直驅、超高速、全自動、智能化、多功能、超多頭、高集成、數字化、一體化、伺服控制、無油、節能等字眼,既是對其性能的概括,同時也代表著當前行業的科技發展方向和技術水平。
行業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十一五”科技創新成果獎的評選可以說是對五年來行業科技工作的一次集中檢閱。特別是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所帶來的低谷期,行業科技仍取得了重大進步和豐碩成果。
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行業科技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出現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與技術。五年來,全行業累計共有45個科技項目獲得國家輕工業科技進步獎;完成了50項國家及行業技術標準的制、修訂。綜合來講,行業科技進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科研體系及基礎進一步完善,創新人才隊伍穩步壯大。截止到“十一五”末,行業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8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個,產學研合作在骨干企業中得到較快推進,行業50家主要骨干企業的科技人員占其從業人員的比例由“十五”末的7%提升到目前的10 %左右。
二是企業創新手段、方法不斷更新。機構運動軌跡檢測分析設備、線張力測試分析設備、材料性能試驗設備、RoHS指標儀、三座標測量儀、元素成份快速分析測試設備等高端測試設備和技術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中高檔數控加工設備占企業加工設備總數的比重由“十五”末的8%提升到目前的20%。
三是基礎理論研究進一步深入。針對縫紉原理、縫紉機主要功能性構件的運動機理的研究及機構優化設計在行業得到持續有效開展,行業基礎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新型機構在平、包等常規機型以及鎖眼機、花樣機等特種機型上的應用越來越多。基于產品基礎理論研究的模塊化、參數化數字設計技術已初見成效。
四是部分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取得較大突破。近五年來,行業先后在伺服直驅控制技術、數字控制技術、節能降噪、無油(微油)潤滑、激光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方面取得突破;機電一體化產品品種不斷豐富,伺服控制、多軸聯動控制的集成控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特種機電控實現了產業化;創新機構在套結機、鎖眼機、花樣機等特種機型上的應用越來越多;自動縫制單元、服裝柔性加工系統、高檔熨燙和裁剪設備基本實現自主研發制造,行業產品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