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期待中的CISMA2011
CISMA2011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再現“盛況空前”的場景,續寫“屆屆成功”的歷史,對CISMA2011來講,是毫無懸念的。
那么,我們對CISMA2011,究竟還有什么新的期待呢?作為全球縫制機械行業第一大展,如同在其舉辦國的產業轉型升級那般,似乎同樣也面臨著一個如何由“大”變“強”的現實挑戰。
CISMA之“大”全球公認。但是,CISMA之“強”,仍然還少了點國際認同。例如,某些國外行業大腕在高薪技術產品的亮相上,往往喜歡“留一手”,在參展主體名稱的選擇上,似乎也并非全力以赴等等。因此,CISMA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縫機業“第一展”,這正是我們為此熱切期待的。
專業展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業內外共同關注的是:新產品與新技術的集中展示,市場態勢與行業走向信息的實時發布,企業競爭格局的客觀解讀和上下游產業互動的倍加效應。這也正是CISMA創辦以來,一直孜孜以求的成功之處。
專業展會的獨特價值是什么?是其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潮流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離開了公信力和權威性,展會就會自貶成所謂的“奢華的廟會”,“視覺的盛宴”,“曼妙的秀場”和“角力的舞臺”之類的異化物。
專業展會的強勢地位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曾經在行業中有著至高無上地位的“鮑賓展”和“科隆展”等,盡管已經或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當年支撐它們成功的各種元素并不會褪色。其一,掌控行業的話語權,即每屆展會都有明晰且有針對性的主題。高度關注下游產業的動向并有新信息或最前沿的解決方案發布;其二,規格、檔次和國際化程度高,業內外重量級人物悉數到場,包括有影響力的高端客戶群,以及較高比例代表性強的專業觀眾,展品純粹且具有亮點;其三,展會本身的含金量高,不僅是技術,而且還有人文思想的深度,無論是展示環境,還是展示方式均給觀展者極強的親和力和感召力等等。
在此,我們不妨回味一下,這些年來展會名稱變化中所蘊含的展會內涵的演進。眾所周知,CISMA的前身是始創于上世紀80中后期的“全國縫制設備展樣訂貨會”,其名稱就表明這是一個典型的訂貨會,因為它問世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工業縫紉機流通渠道匱乏,產銷對接嚴重不足的那個年代,供方和需方都很看重訂貨會的實物成交量,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趕集”的意味。因此,可以說當年的“CISMA”就是一個年度訂貨會,人們習慣性稱呼其為展銷會,定位重心顯然就是一個“銷”字。上世紀末,展會與時俱進地改稱為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其變化除了從“全國”到“國際”之外,就是從“展銷”到“展覽”。一個覽字,意味深遠。覽者,看也,由此便成為一覽無余地觀察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的重要視窗,展會就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商業平臺,同時也成為主導行業走向的導航臺。
此外,我們不妨再將行業同類展會的名稱也作一番比較。我們熟悉的“Bobbin Wortd”中文全稱是“鮑賓國際服裝機械、技術與輔料展覽會”;“IMB Cologne”中文全稱是“科隆國際服裝生產技術和紡織品加工博覽會”。可見,展會名稱本身都力圖體現自身的品位價值,而技術才是高檔次展會的主要標志。為此,CISMA在發布前沿技術,發散前瞻思維和發表前衛觀點等方面,確實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塑造新形象,追求新境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較長時期來一直以規模見長的CISMA2011已經開始自覺控制規模,這確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我們期待CISMA2011能夠在不斷增強精品展意識,顯著地提升自身的品位,進而打造一流的展會品牌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這就是我們期待中的CISMA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