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業:強國軟實力進化紀實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將在未來邁入以‘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為支撐點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科技進步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建設強國的重要支撐。”這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2010年11月20日舉行的“中國服裝高新技術成果交流推廣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
紡織服裝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很重要的支持要來自縫制設備的自動化、科技化。《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更是將“推廣服裝企業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生產工藝技術,到2015年實現服裝CAD普及率達到30%以上,CAM普及率達到15%以上”作為推廣重點。
節省勞動力
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在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與現金管理已完全掛鉤,企業老板更注重如何從人力資源方面節省成本。過去每月幾百元就請得來的工人,現在要2000—3000元,大量的工資支出已經成為了眾服裝企業的一大負擔。
在采訪中,合肥兄弟服裝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家維告訴記者:“在向用戶推薦軟件設備的時候,講別的他們也不見得懂,只要告訴他們可以節省多少勞動力就可以了,在他們看來,少請一個人一年就是省3萬元。我們只需說,這套設備10萬元,但可以減少3個工人,企業現在的觀念都變了,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減少成本,這樣一說,他們就都明白了。”
可見,CAD等信息化軟件正是投了服裝企業的所好,不但可以節省人員,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那如果采用CAD∕CAM等軟件,到底可以節省多少時間呢,記者還專門采訪了北京一服裝公司的板師馬師傅,她介紹道:“比如說一個款式的推板,以前手工推板需要一天半的時間,現在用軟件,半天,最慢大半天就可以完成了,不會像以前那么辛苦了。如果用慣了軟件,很少有人再回過頭采用手工制板了。”
性價比提高
據記者了解,在前幾年,國內的縫制軟件市場主要由幾個國外品牌所壟斷,價格普遍偏高,如一整套CAD軟件要40—50萬,很多工廠都只能望而卻步,無法承受這樣的高價。近幾年,隨著國內縫制軟件行業的飛躍發展,很多國內品牌快速成長,同時被越來越多客戶所認可。重要的一點是,國產軟件把價格降到了10萬元以下,讓更多的企業可以接受。
“這種軟件本來就是生產工具,應該回歸大眾消費。”汪家維說道。
企業為了讓更多的中小企業接受信息化軟件和設備,還紛紛推出了各種的優惠政策。如和鷹科技在自動裁床領域不但將動輒數百萬的設備直接降到了數十萬,還推出了“80萬普及風暴”和分期付款等優惠計劃,真正從服裝企業角度出發,想辦法讓他們更快地接受先進設備和軟件。
目前,整個服裝產業正在轉型升級的爬坡階段,也是中小企業最艱難時期,轉變觀念、更新設備很重要,當然,更要創造條件讓中小企業可以承受升級成本。
-
- 確定